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六章 子欲养而父不在

?石勇带来的信对于宋江而言是个晴天霹雳,宋清在信上说,“哥,咱爹没了”。

宋江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孝敬不了老爹,现在“子欲养而父不在”,心中的苦只有宋江自己知道,尽管天下没有不死的父母,但谁不盼着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有人曾经说过几句很直白的话,“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甚至已经有些糊涂,有些唠叨,但请不要责怪他们,因为谁都有老去的一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就像他们小时侯牵引我们一样”。就是这样几句很直白的话,感动的很多人眼泪哗哗的。

在别人的眼里,宋太公只是一个普通老头,但在宋江的眼里,父亲则是天,宋江能有名扬天下的大名其实还是靠的宋太公,一是依靠宋太公良好的家教,二是靠宋太公殷实的家产,要不,只凭借宋江那点微薄的工资,他怎么能当上及时雨呢,说白了,宋江是用宋太公的钱充自己的门面,而对此宋太公毫无怨言,无疑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现在父亲没了,宋江还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对朝廷已经是不忠,对父亲还是不孝,不忠不孝,即使上了梁山又有什么脸面存活在天地之间。

宋江决定先回家,上梁山的事情暂时是顾不上了,跟父亲比起来,一张永久免费的饭票又算了什么,饭票丢了可以再找,父亲没了,你哪里去找呢?

宋江要走,燕顺慌了,都走到梁山脚下了,介绍人不去了,剩下的人怎么办呢?宋江一边哭一边给晁盖写了推荐信,推荐信里还有好几个错字,而且还滴上了泪水,对于一个伤心的人,不能要求太多了。

信写完了,宋江就马上往家奔了,无论如何得看父亲最后一面,等花荣和秦明他们赶到的时候,宋江已经走远了,只留下那封不知管用不管用的信。

事实上,秦明他们远远低估了宋江推荐信的能量,他们甚至有点进退两难,不过还是壮着胆子前往梁山,自己的家已经回不去了,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梁山,我们来了。

花荣他们先遇到了林冲,开始林冲对他们横眉冷对,后来听说有宋江的书信马上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宋江这两个字在梁山太管用了,一切都是拜晁盖所辞。在宋江没上山之前,其实梁山的成分很单一,人的思想都相对简单,只有吴用是个另类,如果说晁盖属于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那么吴用就属于搬起石头砸别人脚的人,而且这个石头还砸了很多人。

在朱贵的酒店里,花荣他们受到了朱贵的热烈欢迎,这个驻湖边酒店办事处主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尽管早就从四哥变成了十一哥,他也不在乎,重要的是能在梁山上拥有一张免费饭票就足够了,至于排序,有那么重要吗?

眼前这些人一个个高大威猛,显得朱贵更加干瘪瘦小,朱贵已经不在意了,他知道如果这些人全部上山,可能自己的排序还会往下降,可是这又是你阻止得了的吗?杜二当家和宋三当家不也一样跟自己做着自由落体运动吗?所以还是想开点吧,哪管明天就洪水滔天。

第二天一早,朱贵又向水泊里射了一只箭,然后二三十条船出来解送花荣这些人,此时燕顺和吕方都看呆了,自己的小寨跟人家怎么比啊,看来这一次自己参加组团是正确的,而一旁的秦明和黄信看着也挺高兴,这个安全等级够可以的,看来梁山这张饭票真值啊。

一行人跟晁天王见了面,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晁盖这个人就属于人来疯,人来的越多他越高兴,而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一步步向他逼近,因为梁山的成分即将发展根本的改变。

本来花荣和晁盖也不熟悉,大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结果找了半天,共同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宋江的仁义,结果这成了喝酒的唯一主题,大家说的兴高采烈,晁盖不知道这一顿酒正在树立宋江在梁山的威信,而他自己却毫不在意,也难怪,一个常年跟小麦和大豆打交道的人怎么可能有宋江那么多心眼呢?跟宋江比起来,晁盖就是一个白萝卜,浑身上下没一个眼,等到有眼的时候,那就标志着萝卜已经糠了,而宋江呢,人家是蜂窝煤,浑身上下全是眼,而且个顶个管用。

按照晁盖的计划,这一次应该是宋江带队,然后两人进行一次伟人的握手,结果宋江临时有事先走了,这次握手又向后推迟了几个月,而当听燕顺他们说起花荣用箭射开吕方和郭盛纠缠在一起的戟,他居然表现出有些不相信。显然晁盖始终只是一个农民村长,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团队领导人,一个团队领导人是不会像他这样喜形于色的,而晁盖则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事实证明,他确实只适合当村长,而不适合当ceo。

既然晁盖表示出不信,花荣觉得该自己露一手了,为自己,也是为宋大哥。

此时正好天空有一行雁飞过,花荣说我射排头的第三只雁,箭出雁落,晁天王目瞪口呆。接着又有一行雁飞过,花荣又拿起了弓,这会连箭都没搭,拉了一个空弓,结果掉下了一只雁,因为他发现这只雁中有一只明显以前有伤而且身体疲惫,被他的弓一吓就掉了下来。晁天王的嘴开始张大了,他简直难以置信。第三次花荣干脆没拿弓,又冲天上喊了一句,“大雁我看见你没穿裤衩”,结果掉下了好几只大雁,晁天王的嘴张的快合不上了,他对花荣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不过吴用的话还是让花荣最受用,他说“不要说李广不如你,养由基也不如你啊”,看看,有文化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朱贵预料中的事情还是准时发生了,在花荣他们上山的第二天,梁山进行了历史上第三次排座次,这一次排座次可以写进梁山的发展史,而对杜迁、宋万、朱贵来说又一次刻骨铭心,别人都是激流勇进,而他们却是自由落体,于是他们只能自嘲的说,这是因为万有引力。

在这次排座次中,花荣因为是秦明的大舅哥坐在了第五把交椅,而秦明只能坐第六把了,对此秦明愤愤不平了好几年,后来在108将排座次的时候才进行了更改,不过更改了也没用,花荣依然是核心,而秦明只能继续做游离层。

其他人怎么坐交椅朱贵他们管不着,让他们最不平衡的是,石勇居然也坐在了他们的前面,这个人无非就是给宋江送了封信吗?人家刘唐还给宋江送过金子呢!一个大名府放赌的,居然排在三个老梁山前面,真让人郁闷。后来在108将大排名时,三个老梁山的郁闷终于解除了,石勇被他们甩在了身后,为此哥仨还专门喝了顿酒,不过听说有人还向宋江打了小报告。

尽管这次排名让一些人心里不舒坦,但这次排名让梁山的成分发生了改变,现在总共21名头领,其中有林冲,花荣,秦明,黄信这四个前官府武将,还有吕方和郭胜两个有名将气质的人,这就跟以前梁山完全以农民和破产商人为主体的结构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事情也正在向着宋江计划的方向发展,而晁盖依然一无所知,对于权力的蚕食往往就是这样,披着平和的外衣,慢慢的演变,平和的让晁盖根本没有感觉到变化,而等到晁盖在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梁山已经变成了宋江的梁山,等到晁天王振臂一呼的时候,发现只有三阮兄弟孤零零的站在后面,而刘唐和白胜也在若即若离,如果这一切是梦该多好,哪怕是暂时的。

就让晁天王再看守一段梁山吧,现在宋江正着急回家,演变梁山,暂时还顾不上。

宋江一进村口,就知道自己可能被耍了,因为村里的人说宋太公刚才还在酒店里喝过酒。等到宋江回到家的时候,他明白了,自己真的被耍了,石勇这个弱智,比蒋干还笨,就这样的人自己还让他上了梁山,不行,以后得给他小鞋穿。

宋江把火气撒在了宋清身上,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宋清永远活在宋江的阴影之下,活的很自卑。宋太公出现了,他制止了宋江的发怒,其实宋太公急着叫宋江回来主要是得到了内幕消息,宋徽宗新立了太子又准备大赦天下了,也就是给所有犯了罪的人发红包了,自己是让宋江赶紧回来领红包。宋徽宗的红包是这样的,死罪全免,活罪降级,按照这个标准,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等就把心放肚子里吧,以后即使抓住你们也不用判死罪了,顶多发配流放,说实话这个红包够大的。实际上从法的精神以及一贯性来看,既不应该大赦天下,也不应该分阶段严打,法律是国家的柱石,怎么能成了橡皮糖,可惜啊,在家天下的思维下,法律还是成了橡皮糖,所以这样的王朝长不了。

宋江正在考虑如果自首是否还会再轻判一点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宋江已经被举报了,看来依赖人民群众才是加强治安的根本法宝。

来抓宋江的不是雷横和朱仝,因为这两个人已经换岗了,再怎么说上次放走晁盖说明他们不适合干捕头,不换岗不足以平民愤了。来的两个人是兄弟俩,赵能,赵得,个人觉得这两个名字施老爷子是有深意的,表面是说姓赵的有能有德,实际是反话,就是姓赵的实际无能无德,要不能亡国吗?顺便说一下,中国的百家姓版本是在宋朝时形成的,所以赵姓排在第一位,至于为什么钱姓排在第二位,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对钱塘一地主动投降的钱氏家族表示恩宠,所以排在了第二位,后来的几个朝代也修改过百家姓,结果都没有这个版本流行,所以赵就一直排在百家姓之首,不过现在中国最大姓氏的不是赵姓,而是张姓。

即使赵能,赵得来抓宋江了,宋江却一点不害怕的,在回来的路上他最怕的是父亲去世,结果现在父亲健在,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再者宋徽宗都发红包了,你赵能赵得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等到宋江被押到知县时文彬那里,知县一见宋江还是非常亲热,一边寒暄还一边拍拍他的肩膀,“你老小子跑哪去了,想死我了!”,这是实话,尽管现在两个人的身份一个是囚犯,一个是县官,可两个人是交情的,而且知县也认为宋江是情非得以,所以在心中知县早就将宋江无罪释放了,不过现在在公堂之上,该走的司法程序还是要走的。

知县看着宋江,得了,也不用别人替你写供状了,你自己写吧。

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的宋江瞬间写成了供状,他知道只要老实认罪,知县就不会判的多重,宋徽宗都发红包了,所以宋江就不怕了。

其实宋朝这个朝代法律还是很宽松的,能不杀的就不杀,所以水浒里的好汉们犯了事的一般都是流放,流放也是分等级的,有流放五百里的,还有流放三千里的,重的有流放海外的,比如发配到蓬莱的孤岛上,至于西伯利亚那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块地方跟宋朝一点关系都没有。

死罪可以躲过,活罪是躲不过的,宋江最终被流配到江州,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从郓城到九江相当于流配三千里了,其实这三千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要往脸上刺字,不清楚。”

“哥,怪我,这几年光发email了,都不知道怎么写信了。”

得,把罪过推给了高科技,这个没用的东西。

错误永远跟真理一样,时间长了就分别出来了。

错误也会跟怀孕一样,时间长了,总会被别人看出来。

吴用的那封假信让戴宗顺利过了关,因为蔡九的智商确实不高,太容易哄骗,于是蔡九开始按照吴用这个“假爹”的安排,准备押送宋江去开封,如果真的按这个剧情发展,那么吴用他们就可以在梁山脚下直接把宋江抢上山,问题就解决了。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水浒里有很多地理概念混乱的地方,比如从江州到开封,实际上根本就不路过梁山,三个地方是个三角形,所以吴越大师经常由此批评施老爷子地理知识不过关,其实何必呢,老爷子那时也没有交通旅游图,就在家里比画能比画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再者说了,一般电视剧不都写着嘛,“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巧合的事情还是太多了,就在蔡九准备送宋江去开封的时候,黄文炳又出现了,结果假信一下就被人家看破了,吴用的阴谋还没怀孕,就流产了,真是倒霉催的。

倒霉的还有戴宗,一下就漏了馅,这下问题严重了,谋反的不仅是一个宋江了,还有个监狱长戴宗,更可怕的还有外部势力梁山,案子大发了,蔡九和黄文炳要发达了,平定叛乱这可是大功啊。

那个时候叛乱可以先斩后奏,于是蔡九就开始着手安排将两人问斩,结果不成想,负责定日期问斩的人也是个无间道,这个人跟戴宗关系很好,为了让给戴宗多争取几天时间等待梁山好汉下山营救,这个人巧舌如簧,非说这几天都不适合问斩,不是赶上国家忌日,就是赶上哪个妃子的生日,总之五天之内没有好日子,等第六天吧,六六大顺。哎,斩个人还得选日子,封建愚昧啊。

五天,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五天,已经足够梁山人马步行到江州啊,这五天对黄文炳来说度日如年,他多么渴望这一天早一点到,他也好早点完成这个功劳,只可惜啊,五天,可以改变的事情太多。

五天后,蔡九知府已经准备好了,梁山也准备好了,而宋江和戴宗已经准备认命了,奋斗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结果一个文字狱就把他俩都装进去了,如果来生可以选择,就选择跟李逵一样吧,不识字,也就没有文字狱了。对于宋江而言,这一辈子实在太坎坷了,在江湖上跑路,磨难如此之多,一般人早就死了好几回了,幸好他命比较大,无奈啊,灵猫也只有九条命,更何况你只是宋江,至于你是什么生肖的我们并不知道,但至少你不是属猫的。

刽子手的刀已经举起来了,只要手起刀落,宋江你的人生就要落幕了,无论是郓城,还是梁山,甚至江州的牢城你都已经回不去了,人生的风景,该以怎样的笔墨去形容,又该以怎样的目光去审视,以怎样的灵魂去容纳?人生并不是永远都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的:生命中本就有许多无可奈何的悲哀和痛苦,所以宋江大哥,好汉不与命争,认命吧。

血已经出来了,原来血是咸的。

血已经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我居然不觉得疼呢,莫非他们采用了新技术无痛砍人法?还是先进的x刀技术?

“哥哥,你当然不疼了,那是那些刽子手的血”。说话的是那个看起来很傻的李逵,原来在刽子手举刀的电光火石的一刹那,李逵从旁边的楼下跳了下来,这一跳风情万种,这一跳百转千回,这一跳将梁山第三代领导人从刀口下拯救出来,这一跳也让李逵跳进了宋江的核心层,所以在日后的梁山,无论李逵提什么要求,宋江都会在笑骂中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因为有一种感情叫生死之交,有一种心情叫感恩。

其实来救宋江的何只李逵一个,梁山的21位头领来了17个,除了公孙胜、吴用、秦明和林冲,剩下的都来了,几乎可以算倾巢出动了,晁盖的感恩行动规模不小。

李逵背着宋江在前面走,晁盖等人在后面掩护,此战暴露出晁盖的指挥能力确实有问题,这么多人,居然有组织无纪律,而且也没有设定撤退路线,居然让人跟着李逵跑,后来的无数次事实证明,李逵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结果李逵七拐八拐把大家带到了江边,前有大江,后有堵截,这不是死路一条吗?宋江看着大江已经绝望了,他以为自己可能就要死在江边了,没有船怎么过江呢?

不用急,宋江大哥,四海之内皆兄弟,你的另一拨兄弟来了,说话间李俊带着穆弘兄弟俩,童威兄弟俩,李立,张横,薛永全来了,宋江,你就是一呼百应的大英雄。

实际上从这一刻起,宋江的江湖地位已经开始确立了,周围所有的英雄几乎都受过他的恩惠,只要他说向前,没有人向后,一呼百应,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白龙庙里的小聚义。等到好几千官兵杀到的时候,这些人居然毫无惧色,一迎战就砍了五六百小兵,显然这是一群英雄,一群施老爷子梦想中能够拯救汉民族的英雄,只可惜这些英雄没有在北宋的末期真正出现,如果北宋末期真有一批这样的英雄,那么北宋的历史或许要彻底改写,只可惜,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写。

现在这批英雄还不能在江州城边逗留太久,不然很容易就被官兵包了饺子,结果一合计,过了江去穆弘家里落个脚吧。事实证明,只要是梁山群体落过脚的,最后的结局就是被烧,穆弘家的结局就是这样,在几天后偌大的一个宅子就被烧成了空地,因为他们全家都上了梁山,哎,可惜了,好大一庄子。

前面我一再说到,宋江是个睚眦必报之人,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刚在穆弘的庄子上站稳脚跟,宋江就哭求大家帮他找黄文炳报仇,多么的急不可待。这时候晁盖提出了不同意见,建议从长计议,但宋江坚持必须立刻就报,此时坚定的花荣同志坚定的站在宋江的一边,“哥哥,这仇咱一定得报!”从这一刻起晁盖的一哥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因为梁山的成分早已悄悄的改良了,已经不是他可以完全说一不二的年代了。

受过宋江资助的薛永自告奋勇的去黄文炳的老家摸个底,剩下的人在穆弘家原地修养。几天后,薛永带回一个人,这个人是个裁缝,做的一手好裁缝活,名字叫侯健,外号通臂猿,主要是因为他长的瘦,而且胳臂还比较长。因为侯健以前曾经拜薛永为师,所以薛永一忽悠,侯健就毅然决然的站到了宋江的一边。其实一个裁缝,一个手艺活不错的裁缝,不去惦记着对大宋的服装进行服装设计,却对梁山想入非非,绝对的错位,十足的错位,等到在征方腊的过程中,侯健被吴用错误的安排到水军参与作战,结果在风浪中落水,或许在那一刻他才总结出自己的人生,“我的人生错错错”。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黄文炳,你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当时非常凑巧的是,侯健正好在黄文炳家做裁缝活,结果很容易就骗开了黄文炳家的房门,剩下的事情很简单了,一群暴徒冲了进去了,手无寸铁的44口人成了宋江复仇的牺牲品,遗憾的是,宋江的苦主,黄文炳却并不在家。其实水浒传一直被诟病的就是里面有点血腥,杀害的无辜的人太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属于“不黄但很暴力”的那种,不过我们只需要知道施老爷子这么写是为了突出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就足够了,因为在乱世,一个好孩子是拯救不了世界的,在乱世中,只有刘邦,朱元璋这些底子并不那么干净,但是很有头脑,也很有手腕,做事有些不择手段的人才能成功,一般的人是成不了乱世英雄的,中规中矩的好孩子只能成为盛世之臣而成不了乱世英雄,袁崇焕本来可能成为一个例外,一个书生,一个好人,一个同样可以创造奇迹的人,结果历史还是没有给予他机会。

现在宋江这个不择手段的人还要等最后一个人,也就是他的苦主,黄文炳。据说当时宋江指挥着兄弟们在黄文炳家放了一把火,结果远在江州的黄文炳居然从几十公里外看到自己家这边着火了,当然这是个夸张手法,几十公里外能看见几间房子着火,要么是着成了森林大火,要么就得是内裤穿在外面的超人,只有超人或者孙悟空能看到那么远。不过,总而言之,黄文炳回来了,他的末日也来临了。

得罪宋江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阎婆惜,刘高的夫人,黄文炳,包括潜在有路线之争的晁盖,事实上,如果晁盖不死,宋派与晁派矛盾的公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是施老爷子实在见不得手足相残,就把晁盖给提前写死了,而在早期的水浒的一些版本中则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晁盖先上山,宋江后上山,宋江上山的时候晁盖已经过世了,两人并没有正面冲突,归根结底,人们是不愿意看到起义军内部自相惨杀,实际上历史上起义军内部自相惨杀的非常之多,不少起义军头领实际都死于自己人之手,比如隋末的瓦岗军,翟让、李密一度珠联璧合,最终的结局却是李密杀害了翟让,革命阵营从内部瓦解,说到底,团结才是力量,不团结不是傻,就是一堆沙。

现在黄文炳已经落入宋江的手中,唯一的悬念是谁来替宋江执行刑罚,结果李逵站了出来,这个人从这一刻起已经成了宋江身边的红人,而且一辈子没有动摇过,他一刀一刀的剐了黄文炳,也一点一点赢得了宋江的信任。

可怜的黄文炳,可悲的黄文炳,但愿天堂里也有小报告,但愿天堂里会有你想要的官位。

人的一生非常奇妙,有的时候改变就在不经意中发生,有些时候似乎也不归你自己掌握。

宋江,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因为孝廉当了县里的小吏,本来他以为这就是他的人生归宿,谁想到他遇到了阎婆惜;本来他以为他可以在江湖上漂泊一生,谁想到遇上了天子大赦天下;本来他以为他可以安心做个囚犯,谁想到黄文炳却准备置他于死地;本来他以为上了梁山就没有了烦恼,谁想到后来的问题接连不断;本来他以为受了招安就可以平平安安,谁想到他的结局居然是一杯下了毒的酒,生活就是这样,总是问题叠着问题,生活的丝扣永远解不完,直到你入土为安,所以有生的日子就好面对问题的准备吧,因为问题总是接连不断。

现在宋江和他的兄弟们同样遇到了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到哪里安身,已经在江州闹下了那么大动静,再想过回原来平静的日子已经不可能了,上梁山吧,可能不是归宿,但至少是个退路,宋江的各方面兄弟都跟着他走上了上梁山的路,他们中有的人兴奋,有的人无奈,有的人则是无所谓。

历史注定宋江这个人就是一个带头大哥,在他上梁山的沿途中居然还发展了4个下线,一旁的晁盖不知道做何感想,但他必须承认,发展下线原来也是一种能力。

当时宋江一行人正在赶路,结果出现一群人将他们拦住,说是要捉拿他,按照梁山好汉的传统一般就是先通报一下姓名,然后不行就死磕,当然这是晁盖的方法,不是宋江的做派,那么宋江是怎么做的呢?

挺身而出,跪在地下,说道:小可宋江被人陷害,冤屈无伸,今得四方豪杰,救了宋江性命。小可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

原来挺身而出也可以是这样啊?毫无原则,卑躬屈膝。不过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也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方式,对旧有的兄弟表示:我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连累你们,对有可能发展为下线的兄弟则是:你看我多给你们面子,跪地上求你呢?一种跪原来可以有这么多功能,晁盖大哥,你不试试。

宋江一生有两大法宝,一个是跪,一个则是眼泪,这一跪倒把对面那四个强人给跪的迅速下马然后迅速跑到他的面前下跪,难道下跪也能传染啊。

这四个强人分别是摩云金翅欧鹏,军官出身;神算子蒋敬,一个合格的会计;铁笛仙马麟,文艺细胞和武术细胞都发达;九尾鬼陶宗旺,农户出身,擅长挖沟立渠,后来是梁山基础建设办公室主任。这四个人的真实目的是想结交宋江,深层次目的是想获得梁山永久饭票,结果一跪全解决了。

人生起起伏伏,有的时候连你自己也无法把握,宋江本来试图把握自己的命运,到一路走来,却发现命运并不完全在自己的手中。比如梁山,这曾经是宋江最不愿意的选择,他几次试图绕开梁山,到头来才发现,他终究还是绕不过梁山,如果人生一定会有一个宿命的话,那么梁山就是宋江的宿命,绕不过,也躲不掉,那么就认真的面对吧。

从这一天上梁山开始,宋江已经开始死心塌地的要在梁山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以前的自己心思并不在梁山,而现在自己必须牢牢的抓住梁山这块跳板,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机会,最后的机会。

晁盖还是大大咧咧的要把头把交易让给宋江,显然这是个不成熟的老大,哪有老大把自己的位置让来让去的,老大的位置不是随便让的。晁盖可能只是把梁山当成一个海拔比较高的麻将桌,只要大家呆着比较舒服就可以了;而宋江则是要把这个麻将桌改造成一个弹性很好的跳板,两个人的想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宋江会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旁边的李逵则在问,“什么燕雀,什么鸿鹄,蒸着吃还是烤着吃”,哎,一只黑家雀。

宋江并非不想要那个老大位子,只是现在的时机还不允许,宋公明的仗义天下闻名,结果一上梁山就抢了晁盖的位子,这种名声不是宋江想要的,而晁盖现在对宋江来说还有用,他可以成为宋江的挡风墙,有了这座墙,宋江可以高枕无忧,他可以放心的去做事,而挡风的事自然由晁盖完成,所以在梁山上的分工基本是发财宋江去,背黑锅晁盖来。

本来这一次梁山聚首要彻底排座次的,结果生生的被宋江给否定了,前面我们说过花荣他们上山的时候已经排过了座次,按道理有新的人马上山再接着往下排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方案被宋江给否决了,宋江只说了一句“梁山旧头领依然坐左边,新上山的全坐右边”,这一下两个很明显的阵营实际上已经产生了,晁派和宋派,新上山的头领的入山介绍人都是宋江必然都是宋江的人,而这次安排则给日后的重新洗牌埋下了伏笔,在后来的座次中,刘唐和阮氏三雄的地位大幅度下降,而宋江嫡系直线上升,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一次座次的空悬,所以说一个单位如果座次总是固定不下来的话,那么这个单位的变数其实很大,梁山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起点到终点,绕了一大圈,宋江还是要从梁山重新开始了,此刻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跟自己的老爹交代,宋太公一生都希望宋江能够光宗耀祖,所以由着性子的让宋江在外面当慈善家,送的家里都快吃糠咽菜了,而宋江在外面还是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现在宋江在心中反复考虑该怎么跟老爹说,如果直接说,“老爹我接你上梁山!”,那估计效果跟“老爹我直接送你去太平间”一样,该怎么说呢?实话实说,你儿子我已经当强盗上梁山了?还是说,政府派我上梁山当无间道,咱爷俩一起去更逼真一些?哪个都不好说出口,毕竟是自己的亲父亲,瞎话不能张嘴就来啊!当然,就是养父,也不能说瞎话啊!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