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44章挣扎

第四十四章

崔致远只觉得这一个多月来所经历的太多事情,几乎要将他这辈子的运气都给用光了。就在一个月前谁能想到,高王最崇信的方士吕用之会反噬自身,以至于高门六百多口死无遗类;谁又能想到,幸存下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十三郎,会率领高氏旧部重新夺回权柄。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结果对于崔致远还是相对有利的。因为,曾经阿附过吕氏妖党的他,非但没有受到更进一步的追算还得以更进一步;就此过上了996到007之间忙碌无暇的生活。以至于当他夜深人静回到三娘怀中时,已然是疲累的就像条死狗一般,什么事都没法做了。

尽管那位扬州新主以将功赎过为名,将他从头到脚压榨得有些狠了;但是崔致远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给出的优待和条件也是足以与之相匹配的;崔致远估摸着自己只要再努力上个大半年,就可以筹谋到足够的本钱,将三娘给彻底从行院中脱籍出来;就此住进自己分到的小院中。

虽然三娘也自愿以多年的积蓄来倒贴他,但是在这一点上崔致远却是出于某种不足道也的私心,而难得固执己见起来。所以这些日子,他连转任之后迎来送往的应酬都推拒了许多,一心放在各种书写表章和书信往来、整理案牍上,因为那位主上是愿意为一篇好文章,慷慨赏赐于下的。

这一方面,是他从专管迎送接待的馆驿巡官之一,转任为节衙掌书记下辖的记室参军之后;也逐渐远离了需要费心费时周旋应对的人事喧嚣,可以在闲暇里安下心来多多地读书和钻研学问。另一方面,则是他这一身学问总算是不光是用来,为上位者歌功颂德和粉饰太平了。

因为那位新主上,需要的是能够针砭时弊、揭发过往积弊和陋习,乃至是反映民间疾苦和士民百姓众生百态的文章和著述。甚至为此特批给他了一笔招募人手和日常活动的花销钱。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贴近实情,不但要有阳春白雪的士人之言,也要有足够下里巴人的市井声音。

除此之外,那位新主上还一度暗示过他,日后节衙有意效法朝廷邸报的形式,令办一份名为《广陵杂闻》的文抄(注1);以为面向广达朝廷政令、官府举措,乃至是民生见闻、士人著作;而他因为草拟表章和书状的本事,则有机会获得第一任主笔和总编撰的资格。

(注1:既历史上最早记录的私人报纸雏形,唐代散文家孙樵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而现存的最早实物,则是藏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距今已经1100多年)。

这对崔致远可是个不得了的荣誉和首创,几乎比得上长安大内的东阁学士,北门侍御一般的存在了。所以,在这根吊在眼前的胡萝卜驱使下,崔致远这段时间可谓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奔走内外,参与了各项筹办事务,甚至连三娘那里都不免去得少了。

本以为他这辈子的好运和噩运都要走完了,就此迎来了相对安稳可期的好日子了;却不想老天弄人一般又给他来了这么一遭。前天他好容易大致筹备停当可以歇上一口气;本该在花坊里继续以采风为名,喝着小酒,听着唱曲儿,别提多么地惬意自在了。

结果就糊里糊涂被找上门来的,馆驿巡官时的另一位周姓同僚拉去赴宴。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一句老话: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的道理。刚开始的时候,他被拉着盛情难却的一连喝了好几场酒,也由此重新了好些个扬州府衙所属的中下层官员僚属。

但是到了昨天傍晚开始以后,一切都突然变得陌生和异样起来;作为召集宴会的主家是位节衙留任的老孔目官,却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大家熏然半醉之际,突然唉声叹气起来。然后,来宾和陪客中自然有人出言劝慰,却引出了老孔目官的一肚子忧虑和愁绪。

无非就是这位新上位的主上,好用年轻新进之辈,而多少有所忽略和轻视了他们这些作为昔日节衙根基的老人。然后又有人叹息,说这位主上当权以来才不过短短一个多月,就已然是颁布举措连连,不但四处大兴土木,兴兵征战,根本就不体恤和爱惜民力云云。

要是仅仅这样的话,那也不过是一些私家抱怨之言。然而这话却像是打开了某种充满禁忌的话题,而让更多人纷纷附和起来,开始逐一的非议和质地那位主上,当政以来的每一项措施。又有人说高王尚且在世他就如此急进苛求,要是高王身后哪里还有他们这些人的存身余地了。

听到这里,崔致远才恍然大惊得一身汗透夹背,顿时就酒意全消了。然而在场的气氛却是乘着酒力被主人家给鼓动起来,以至于其中哪怕有少许自觉不对的存在也难以明哲保身,而被迫在联名的请命书上压印和署名;然后,这份联名的请命书又莫名其妙地被替换成盟誓书。

而身为掌握衙内文书往来的崔致远,更是被这些人给优先盯上了。不但乘机胁迫他在请命书变成的盟誓书上签押;还拿出许多财帛并许以事后功名为利诱,请他代为草拟几份分别以高王之名发布的公文,以为宣达广陵城外的扬州各县,及地方上的各镇戍军。

崔致远眼看一时无从拒绝只能假做从命;于是在对方拿来了笔墨之后也颇为用心逐字逐句推敲,且做拖延的写了大半夜,然后突然就酒醉发作吐的满地淋漓,也将写好了大半的文书给污染不堪了。于是,对方不由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拿已经醉倒的他无法可想。

只能先让人带他下去沐浴更衣弄清醒了再做打算。结果就是在这浴间里等候了片刻,让崔致远找到了机会只披了一件外衫就越窗爬墙而出;逃入了街市当中。然而他显然低估了对方在私底下的能耐和影响力,结果就是几乎整条街都被发动起来搜拿于他。

这么一追一逃间,跟在崔致远身后的人手越来越多,而他也眼见走投无路地冲到了位于扬州十二名胜之一九曲池畔。这时候,看见另一个方向冲过来一群带兵持械之人,他心中无疑是崩溃而绝望的。但是他看清楚了居中骑马高过他人一头的张承业之后,却又充满了绝处逢生的欣喜……

“张长史救我!”

“有贼人犯上作乱啦!”

“诱骗和裹挟了许多城中官吏,唯有我得以逃脱啊!”

崔致远几乎是声嘶力竭地一口气喊下许多话语来;然后,就见骑在马背上的张承业仿若未觉一般的,继续策马向他奔走而来;然后又在与崔致远错身而过下一刻突然挥臂一指,刹那间奔走而来浩荡人马当中,突然就分出一支来杀向了那些满脸惊惧而退的追兵们。

而后,随着这些追随张承业而来的人马,相继占据和夺取了坊门和鼓楼,分头攻入九曲池周围的数个城坊当中,而又变成此起彼伏蔓延开来的厮杀和叫喊声之后:张承业才对着犹自惊魂未定的崔致远问道:

“都有那些人参与此事,待会还需你一一指认了。”

不久之后的子城之内,身为叛军主将的武宁军都头李唐宾正在指挥着部下,将从就近一些劫掠过的人家拆回来的梁柱构件,就地改造成用来攻坚的撞锤和挡板;忽然就听到分派在别部人马的若干小校匆忙来报称,至少有三支参与叛乱的队伍突然间就不告而别,前往罗城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唐宾不由气的七窍生烟,而恨不得当场拔刀带队追上去,看了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无胆之辈;然而他重新看了一眼蜀冈之上,那烟熏火燎之下看似依旧稳固的牙城,就像是凭空嘲笑的森冷兽口,却再度按捺住暴走狂乱的心绪。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无力挽回了,也只能乘着尚存的士气和余力再冲打一次;如果还是打不开这里局面的话,接下来无论再怎么做都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带着剩下这些人马,就此抛弃一切产业,带着所有可以携带的细软逃出扬州城去再做打算。

就在李唐宾身边不断吹响的螺号声,将那些抢劫得兴起而心不甘情不愿的各部叛军,给一点点的重新聚集在蜀冈半坡的牙城正南门处;突然轰声响起的更多鼓号声和震天嘶声吼,却是从牙城所在的东西北三面,一下子压倒了叛军们所制造出来的喧嚣纷纷。

而在蜀冈顶上,依稀可见的数重门户也被依次打开,而居高临下地猛然冲出一支满身风尘,却是杀气冲天的精甲人马来。居中高举空中迎风抖荡的赫然是一面五尾大旌,以及斗大的一个蓝底火边的“高”字。

而在见到这一面旌旗的那一刻,已经聚集在蜀冈脚下的数支叛军们,也仿若是像是被冰块砸中的油锅一般,轰然乱喊大叫着炸裂、溃乱开来。唐末大军阀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