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九十五章 捷报频传 下

推荐阅读:?宋子文一来,见蒋介石没有理他,也就只喊了一声委员长,然后,大大方方的以一个极为舒适的方式坐在沙发上了。

蒋介石没有哼声,室内的气氛一直十分的尴尬。

宋子文呆坐了一会,然后十分优雅的掏出一支烟。

论年龄,蒋介石比宋子文大七岁,但宋家可不简单,他的三个姐妹,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曾经一度狂热的追求过宋庆龄。但遭到了宋庆龄的拒决。尽管,宋庆龄本人提倡女性解放,夫死妇可自由再嫁。蒋介石撞壁之后,又为宋美玲的美丽所倾倒。然而宋查理(宋子子的父亲)这位基督信徒,并不喜欢蒋介石这个贩私盐的后代。而自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宋美龄本人,对于蒋介石这个有妇之夫的追求,也是毫无好感,哧哧大笑。面对重重困难,蒋介石发挥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抛妻弃子最终如愿以偿。

由于出生的不平等,以及在追求宋家姐妹的事上,出尽了洋象,蒋介石其实在心理上一直是处于弱势的,面对宋家的人,总有一种自卑感。不管,他后来的地位如何的尊贵,其权势如何的熏天。

宋子文满不在乎,蒋介石碍于面子,两人都不说话,那么这其中,最难受的就只有戴笠了。

戴笠这会儿,见宋子文竟然开始抽起烟来,忙着干咳了一声。

蒋介石不抽烟,且痛恨有部下,在他的面前抽烟。然而,这位大舅哥,竟然抽起了烟。这可急坏了戴笠。

宋子文根本无视他这一声咳嗽,最终还是将烟给叨到了嘴上,吸了一口烟味,过了一个干瘾。最终,没有掏出打火机点上,算是给了蒋某人一个面子。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尽管这里只有三个人。且只有一声咳嗽,但那火药味已经很足了。

戴笠可以想像得到,过一会,蒋校长会是如何的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大骂娘西匹。

无声无息之中,豪华仿西式大门开了,蒋介石的警卫员走了进来。他锃亮的皮鞋后脚跟一碰,抬头挺胸,响亮的报告道:“委员长,您的达令来了!”

宋美龄说英文比中文说得要好。她与蒋介石在一起的时候,经常用英文“达令”(亲爱的)称呼蒋介石。时间长了,蒋介石也用达令来叫宋美龄。而脾气古怪,且带有浓重渐江口音的蒋介石,经常蹦出一些让警卫员们难以理解的词。他们听多了“达令”,还以为“达令”就是夫人的意思。

蒋介石明显的一怔,然后想透了警卫员为什么误会了,一挥手,叫他出去。

宋子文却是忍不住的笑了。

大舅哥一笑,原本紧张的空气为之一松,蒋介石又想到夫人要来了,也跟着露出了少许微笑。

“达——令——”人未到,声先闻,只见一声甜甜蜜密,且被拉长了声调的话,从开着的大门,飞了进来。

蒋介石、宋子文、戴笠一齐朝门口望去。只见穿着一身白的宋美玲像雪花一样的飞了进来。

“达令!”

“咳咳!”蒋介石想起了刚才的误会,连连用咳嗽打断宋美玲。

“你回来了?为什么不先回家呢?”宋美龄一双忧怨的眼睛,直白白的望着蒋介石,他丝毫不顾忌这儿除了自己的哥哥之外,还有一个名叫戴笠的特务头子在场。

“听说,前线的战事不利”

蒋介石暗中叫苦,在这样的夫人在,什么军国大事,也别想严肃起来。堆着笑道:“子文为了党国的事业操劳过度,以至于不甚重负,想辞职。

子文是党国一柱,若无他支撑,为夫犹恐自断一臂。特来相劝。”

“哥——”宋美龄犹如一团雪一样的飞到宋子文的身边,双手抱住他的左臂,亲亲热热的道:“你就答应妹夫,帮帮他吧。”

宋子文双眼透着笑意,望着自己的妹妹。同时用眼角的余光留心着蒋介石的表情。他发现,蒋介石这会儿的双眼几乎是透明的,他分明可以看到,里面清晰的写着三个字——娘西匹。

无论怎样,宋子文再一次的取得了胜利。

离开了宋家,他蒋介石又算什么呢?

这是实力相拼的必然结果。

正当宋子文大胜而归的时候,刚刚闹出一个“达令”笑话的警卫员,又走进来了,这一次,他几乎冲进来的。他好像有天大的喜事,高兴得手舞足蹈,不能自抑,以至于,走路没长眼睛,差点儿冲撞了委员长的大舅子。

“捷报!义勇军光复了奉天!”

“娘西匹!”蒋介石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暴发了,这一声大得整个总统府都听得见。

警卫员仍然沉浸于天大的喜讯当中,丝毫没有因为蒋介石的怒火,而中止报喜。他先是条件反射似的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迅速的将义勇军发的全国通电,念了一遍。

“滚出去!”

警卫员终于被炸醒了。然后,狼狈不堪的跑了。

“哐——,”大门关上,又有一句“娘西匹”,叮叮当当的砸在豪华木门上。

不久蒋介石,冷静了下来,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由怒转喜,让宋美龄草拟了一份电报,祝贺少帅光复了奉天,国民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少帅再接再励,光复东北全境。

宋子文提醒道:“那是义勇军”

“知道!”蒋介石双目望窗外望去,遥视着北方的天空。

一场好戏,就要上演了。

这一天当中,捷报不断传来。

义勇军光复凤凰城。

义勇军光复铁岭。

义勇军光复鞍山。

第二天,又是捷报。

义勇军光复抚顺。

义勇军光复安东!

义勇军军事委会员,委员长陈晨通电全国。日本关东军残余,已被三千万东北军民包围在以长春为中心的狭小区域,东北全境解放的日子,指日可待!

不断传来的捷报,如同一股春风,一下子吹遍了大江南北。全国掀起的抗日热浪,一浪高过一浪。陈晨的最后那一份通电,简直成丢进火药桶的一点火星——爆炸了。轰动了全球。

被称之为新的列强,亚洲一霸的日本,竟然这么快的走到了没路?

难道,日本真的要从此退出中国了吗?

看过《抗日烽火》的书友还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