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九十四章 捷报频传 上

推荐阅读:?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身着长袍马褂,一身休闲装打扮的蒋介石,看上去斯斯文文。让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国民政府的海陆空三军大元帅,兼国民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会员长。只有当他,锃亮的光头下面,一对眼珠,发出的似乎让人胆寒的光芒,才让人感觉领袖的权威无处不在。

在他的左手边坐着的是他的大舅哥宋子文。现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在蒋介石的身后,站着的是他的黄埔学生兼小老乡,忠心耿耿又冷酷无情的“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有中国的希莱姆之称的戴笠。

1932年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一波三折。他顶住了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烈火,坚决的执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连续发动了二次大围剿。而红军则干净利落的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特别是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大围剿。蒋介石自任“剿总”司令,调集了三十多个师三十余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最终以丢掉三个师,被俘虏上万人,而暗淡收场。

与日寇这个外患不同,蒋介石认为,日本人所要的不过是一块地盘,丢掉了东三省,丢丢的也是奉系军阀的地盘,与国民政府无关。如果让发展壮大,那才是心腹之患,如果不能清剿干净,蒋某人丢的将是天下,甚至还有生命。于是,打算立即发动第五次大围剿。这一次,蒋介石豁出了老本,打算调集100万兵力。

然而,当蒋介石紧锣密鼓的进行准备的时候,财政上却发生了危机。长年累月的战争,导政国民政府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向德意美等国借贷,也越来越困难。然而蒋介石的剿共的决心是不会变的。他勒令财政部拿出钱来。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宋子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他面对蒋介石越来越大的军费要求,刚开始还只是软言相劝,要他蒋某人,与民生息,兴办实业,等国家财政好转之后,再作他图。但在蒋介石的一再逼迫之下,宋子文的暗反,变成了明抗了。他说,我宋某人,才疏学浅,请委员长另寻高人。

然后,将辞职信递了上去。

收到辞职信,蒋介石火冒三丈,大骂娘西匹。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无军费怎么行?蒋介石不得不匆匆从前线赶回南京,他要当面问问,宋子文是什么意思?

蒋介石是乘坐海军的战舰,顺江而下的。在大江之上“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色壮丽,让人心胸开阔。委员长愤怒的情绪得以平静。他不得不思考,宋子文在党国的伟业最关健的时候,将了他蒋某人一军。如果蒋某人也将回去,准了他的辞呈,那该如何?

在党国内部,除了宋子文,还有谁能当好这个财政部长?思来虑去,唯有孔祥熙。然而,儒商孔祥熙正在欧洲访问德意,帮着自己拉外援去了。短期内无法回国。据来信说,其在欧洲的行动,举步维艰。那个义勇军的“陈晨”司令,却是如鱼得水。

蒋介石第一次感到了,义勇军对于他的压力有多大。

义勇军抗日,从918以来,连续组织起了数次大规模的战役。每一次下来,都是捷报频传,让国人惊喜不已。四万万国人,连同海外数千万炎黄子孙,像烈火一样的被点燃了。纷至沓来的捐款,抗战物资像潮水一样的涌来。最终,落入了蒋某人的腰包。

蒋介石对于突然崛起的义勇军,刚开始是欢迎的,因为,他乐于看到在东北的大地上,出现这么一支民间武装,凭着一膛热血,抵挡日寇的铁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少帅在东北的影响力。为将来,实现中国的军政统一打下基础。但随着义勇军名声越来越大,消灭日军数量的越来越多,民众对义勇军的支持越来越强,以至于,有人置疑蒋介石,那些抗战物资,到哪里去的了时候,蒋某人发觉,那个深受苏联喜爱,又受西方列强热捧的义勇军,很有可能,取代把兄弟张学良,成为新的东北之王。

义勇军的崛起,像迷一样,越来越深的困挠着蒋介石。他既不知道,那个叫陈晨的是什么人,更不知道,义勇军何以深受,势不两立的社会主义苏联,与西方列强的两大阵营的喜欢。

有什么人,可以做到,左右逢源?

唯长袖善舞者!

义勇军,不简单啊。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照此下去,蒋某人的前途暗淡啊。

所以,必须尽早解决,慑伏那些明里反蒋的力量。然后腾出手来,对付党内的那些“汪派”。最后,再举全国之力与日寇一战,以争民心。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而那位大舅哥宋某人却说拿不出钱来了,还以辞职相危胁。这真是内忧外患啊。

蒋介石在经济方面,绝对是外行,他想不明白,黑龙江何以凭借着一省之力,扛住几十万日军的狂疯进攻。为什么党国以六省之力,进攻那些缺医少药,无枪无炮,还那么费劲,最终闹得财政危机?

一回到南京,蒋介石首先召见了戴笠。问了一些机要情报之后,再召见宋子文。

作为同乡和学生,戴笠对蒋介石的忠心,那是没话说。戴笠本名不叫戴笠,他是从黄埔毕业后,任将介石的待从副官时,改用的这个名字的。戴笠即“戴雨帽”,其象征意思是“一个仆人”。戴笠曾经对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的含义说:“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接受过西式教育又是基督徒的宋子文,头脑中满是“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中国式的位高者尊的概念,在他的头脑中全无。在蒋介石权势越来越重的今天,整个国民政府,除了老资格汪精卫之外,也就只有宋子文不怕蒋介石了。

看过《抗日烽火》的书友还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