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五十二章 疯狂采购

“简单的说,我们需要至少十亿美元的贷款,一整套的重工业设备,以及可以装备一百个师的武器弹药。这是详细的物资清单,请您过目。”说着,刘铭从怀中掏出一张清单送了过去。

斯大林接过来没有看,他把清单随意的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抽了一口烟,慢慢腾腾的问道:“你们有一百个师吗?”

“没有,不过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有的。”刘铭一本正经的说道,他的眼睛中充满了坚定,没有半点说大话,或者开玩笑的意思。

斯大林饶有兴趣的说道:“是不是我给你们这些东西,你们就能打败日本人?”

“至少可以将他们赶出东三省。”刘铭自信的说道。

斯大林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那么你们拿什么作为回报呢?”

“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定,还有中国人民的友谊。”刘铭脱口而出。

“西方人说天上不会掉陷饼,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友谊是无价的,我们是同志加兄弟。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难道您不认为老大哥应该帮助小弟吗?”刘铭顿了顿又说道:“小弟长大后,有了实力,当然也会回报老大哥。但不是现在,因为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也拿不出任何像样的东西。”

无偿的军事物资援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可笑的。不过苏联正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它无偿援助了许多小弟。这些小弟夺取政权后,将整个国家都回报给了老大哥,可谓本小利大啊。

刘铭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狮子大开口。他知道中国对苏联的诱惑很大,苏联人一直在觊觎中国广袤的土地,只是没有机会出手罢了。

斯大林沉吟了片刻,笑着说道:“我个人赞成你的想法!具体如何办,咱们再行商议。<>我现在就需要你们回报给老大哥一点东西。”

闻言,刘铭在心里暗暗窃喜,但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一脸担忧的问道:“斯大林同志,您要的东西是我们有的吗?”

“是的。”

“好,我们成交!”

时间不大,两人就愉快的谈完了。这时候,摄影师走进来,刘铭、屠夫和斯大林三人进行合影。

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斯大林叨着烟斗,不动声色的往前迈了两步。

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向前迈两步?

屠夫还没整明白是什么意思,刘铭倒是想通了。这样的照片洗出来,可以让斯大林和他们同样高。从这一点小事就不难看出,斯大林其实是一个很强势,并且不服输的人。

在与苏联代表具体谈判援助物资的时候,刘铭才知道斯大林想要什么。他要的是一个人——屠夫。他要求屠夫留在苏联,为苏军训练狙击手。

训练一个狙击手要多长时间?没有个三五年,就别指望了。

最重要的是,苏联的援助可不是无偿的,贷款需要义勇军控制下的矿藏资源作为抵押,并且贷款只能用于购买苏联的产品。

总计十亿美元的贷款意向,也不是一次付清,而是分批次,其中首批贷款仅为三千万美元。

刘铭撇着嘴道:“谁说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做生意?我看他们比猴还精啊。”

“再精也没有你精啊,我都被你给卖了,还要替你数钱。<>”屠夫哭丧着脸,非常无奈的说道。

刘铭轻轻地拍了拍屠夫的肩膀,宽慰道:“有什么好愁的,等任务完成后,你不就自由了?”

“可是呆在这里既不能杀鬼子,也不能保护你,我还做个屁任务?”屠夫满脸不情愿。

“嗯,我向他们提了一个条件,一旦东北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们有权叫你回去。这个条件合情合理,我想苏联没有理由拒绝。”

“好主意。”两人一拍即合。

合同顺利的签下来了,没几天刘铭就拿到了贷款,他开始了疯狂的大采购。当然了,刘铭买得不仅仅是机器,还有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的精英,凡是用得着的,他都没放过。

特别是现在还没出名的一些专家,如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喀秋莎火箭炮的设计者利昂契夫,t—34坦克之父科什金这些人统统被刘铭一股脑的塞进火车,运往遥远的东北。

要采购的物资有很多,但是刘铭手中却只有三千万,一块当两块钱花都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刘铭极尽欺诈之事,他用预付定金的方式,先支付百分之二十五的定金,就把东西拿到手了。

这样一来,三千万美元就买到了价值一亿二千万的货。余下的钱,刘铭承诺分三到五年还清。

那些苏联人凭什么相信刘铭可以将余款结清?因为他一直打着斯大林的金子招牌。在苏联只要打着斯大林的旗号,几乎可以横着走。

在计划经济下的苏联,那些厂长经理全都是技术工程师提拔上来的,他们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尤其是知道刘铭是斯大林亲自接见的客人后,信用根本不用怀疑。

再说了,国有企业的通病是无论经营好坏,都不需要厂长负责。<>他们也不用担心坏帐的问题,自然是一路绿灯放行。

当时的美元无比金贵,一美元可以换三个银元。从价值上来讲,一个银元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那么一亿二千万美元就相当于360亿人民币。

这些钱可以购买捷克式轻机枪四十万支,或者三万吨级航母三十条,或者三千五百门德造重炮。再加上当时正处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物价暴跌,这么多钱可以买多少东西?

刘铭忙得前脚跟打后脚背,数以千计的重工业设备:高炉、车床、生产线、采矿、石化、医药拼了命的往黑龙江运。

一时间,在西伯利亚的大铁路上,连续几个月,几乎全都是拉往中国的机器和人,看得苏联人纳闷不已。

可惜,日理万机的斯大林,实在无暇顾及此等小事,下面的人在绝对权威面前,也不敢过多吱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