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四十六章 加伦将军

谢廖夫看到两人转身就跑,原本紧绷的神经顿时为之一松,哈哈大笑道:“中国人就知道逃吗?”

在此之前,谢廖夫其实非常紧张,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他见刘铭和屠夫如此镇定,心想应该是有真材实料的。这会儿看到他们逃跑,就以为两人是在打肿脸充胖子,神经为之一松。嘴巴极尽嘲讽之事。

很快,谢廖夫不笑了,他的笑容被冰雪凝固在脸上。他是军官,上过正规军校,知道战术。他已经看出这人是想用逃跑来分散他们的兵力,然后再用游斗,各个歼灭。

苏军刚刚冲过来的时候,队形整齐而密集,刘铭和屠夫虽说比单个的苏军士兵要强很多,但也没有百倍于苏军的力量,硬扛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先跑路,将这些苏军的阵形带乱,再寻找战机。

在追击的途中,战机很快就出现了,有的士兵跑得慢,有的跑得快,才追出两三百米,队伍就拉得有几十米长。

两人猛地一停,转身扑了过去,各自拿出看家本领。

刘铭一招最简单不过的“黑虎掏心”,闪电般的击在一个苏军的胸口上,只听咯吱一响,胸骨断裂,近两百斤重的身体,倒飞出去三四米远。

屠夫抓住另一个苏军挥来的拳头,轻轻一拧,旋转一百八十度咔嚓一声,手腕断了,他杀猪似的跪在地下,嚎叫起来。

屠夫对人体结构了如指掌,杀起人来,犹如艺术大师,要对付这个小菜,自然不会像刘铭那样费力气。

两人的动作很快,几乎是在转眼之间,就让四个苏军丧失了战斗力。

这时,后面有人追上,是六个人齐头并进。两人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只得再跑。<>

这个操场很大,原本就是平原的一部分,所以刘铭他们不愁没有活动空间。

谢廖夫看出了问题所在,这样下去可不行,但事先又没说不许跑动,他这会儿悔得肠子都清了。

不过他对最后的胜利,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因为刘铭和屠夫的体力无法与两百多人相抗衡,等这两人体能下降,就有机会收拾他们了。

这些苏联士兵吃了一次亏后,阵形顿时变得整齐起来,任何一组都有六个以上的士兵齐头并进,让刘铭和屠夫根本找不到机会。

既然没有机会,那就继续跑。

刘铭和屠夫的体能原本就比苏军士兵强,又都学了“迅疾”,就算一直跑下去,也能拖死对方,所以他俩不急。

他俩不急,但苏联人急了,谢廖夫在一旁调度指挥,想包抄刘铭他们。多次无效后,他的指挥变成了怒吼,大骂士兵没有吃饱饭。骂过之后,又说请喝伏特加,作为奖励。

十多分钟后,战机再度出现,这时的苏军士气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有些体能弱一点的,甚至停了下来,弯着腰喘气。而刘铭和屠夫仍是脸不红,气不喘,转身杀回。

刘铭敲碎了两只下巴,扫断了一条腿。屠夫则一如既往的用他艺术化的杀人技巧,快速而又省力的扭断苏军的手腕和脚腕。骨骼断裂的声音,脆响不绝,犹如火中的爆竹。

这一回,他们解决了六个苏军。苏军士兵大恐,他们不敢再以六人一群的小队追击了,而是十人以上的大队。

两人继续跑,他们要等待新的战机,或者等苏军士兵的体能,下降到十个人都不如他们时,再行袭击。

有一次,两人经过谢廖夫身旁,谢廖夫惊讶的看到,他们的呼吸仍很匀称,表情轻松,浑身的力量好像用不完似的。<>

而苏军士兵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耐力不足的问题,他高耸的鼻子似乎闻到失败的味道。

不过哥萨克的骄傲,让他无法面对,如此惨重的失败,他在鼓舞着士兵继续下去。奖励层层加码,请喝伏特加的次数,由一顿增加到了一天,然后又由一天,增加到了一周。

重赏之下,苏军士兵被激起了最后的潜力,他们将全部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可惜,无论他们怎样加速,怎样嚎叫,怎样的包抄,都无法逮住刘铭和屠夫。

三十分钟后,有一大半的苏军都跑不动了,两人开始了大反攻。先是解决了紧随其后的一个十人队,接着又杀入苏军群中。苏军想围攻,许多人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原本粗壮的双臂连抬起来都困难,更别提什么反击了。

骨骼脆响,惨叫声连天,谢廖夫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最后,当他发现,有一百多个士兵被收拾,而这人仍是精神抖擞时,不得不叫人吹响了集合号。

刘铭和屠夫也不是铁打的,这会儿力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只有屠夫还好一点,因为他用的招数很节省体能。他们一听到集合号,就知道苏军认输了,两人相视一笑,休息了一会,才走过去。

这时,谢廖夫还没有集合完队伍,很多士兵都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医护兵上去抬。

谢廖夫见刘铭和屠夫走来,呼吸仍然匀称,除了湿透的背心,看不出有什么疲劳的地方,好像他们有着无穷的战斗力,道:“我们输了。”

“你现在相信,我就是陈晨了吗?”刘铭反问道。

“我认为这个世界,除了你,没有人会有如此出色的战绩。<>”

“能否帮我引见一下,贵国的高层?”

谢廖夫摇了摇头,道:“我只是一个少校,无能为力,不过我可以帮你们引见布留赫尔将军,他也许能帮到你们。”

“布留赫尔将军?”刘铭觉得这个名字很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是谁了。

“哦,他就是你们中国人所说的加伦将军!”谢廖夫补充了一句。

加伦将军这四个字,犹如一道闪电,让刘铭眼前一亮。

提到加伦将军,中国人都对他感激有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化名加伦到广州,三年里一直是中国的首席军事顾问。

布留赫尔为中国的北伐战争,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因为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他在国共两党都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

布留赫尔回苏后,历任乌克兰军区司令员助理、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过1929年的中东铁路之战。

中东铁路之战对中国人来说是耻辱,但对于胜利者来说却是光荣和荣耀。这一仗充分的证明了他杰出的指挥能力。1935年苏联恢复军衔制,他是首批被授予元帅称号的五人之一。

1938年在张鼓峰事件中,他狠狠的教训了一下日军第19师团,有“远东王”之称。但他也是一个悲剧,在大清洗中,被迫害致死。

叶剑英在访苏时重游远东,回忆起布留赫尔将军,他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对那一代中国人来说,加伦将军的名字始终铭记在心中。刘铭的爷爷当时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对加伦将军心怀感激,常在刘铭的父亲面前发出赞叹之语。每每谈到加伦之死,总是唏吁不已。

刘铭很急切的想和这位传奇元帅见上一面,很想告诉他远离苏联,以便逃过大清洗。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