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14章 过年了

“对了!崔馨彤是无辜的,她没有抄袭!”

谢小二又吼了一嗓子,然后转身就跑。

不跑不行,崔馨彤她爸妈都打好几次电话问她怎么还没回家,几次都是谢小二借口带崔馨彤跑步遮掩过去,再不回去的话——

跑步?有大晚上十二点多跑步的?

回来吧,我明天给你买台跑步机好不好

一路跑到崔馨彤家楼下,崔馨彤的脸蛋红彤彤的,像个苹果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怎么样?老师帮你把场子找回来了吧?”

谢小二得意洋洋,脸上就差写着“快夸我”三个字。

崔馨彤没好气地白他一眼,嗔道:“哪有你这样的啊?出这么大事,让人家以后怎么跟同学相处嘛!”

“嘿嘿,费劲想这些玩意干嘛?该是让他们琢磨以后怎么和你相处,你作为我第一个学生,当然——”

崔馨彤忽然伸出手贴在谢小二脸上。

“干,干嘛?”谢小二莫名慌张。

“噗嗤!”

“你以为我想干嘛?是你刚刚吃面包,有面包屑沾在了脸上呢!”

崔馨彤张开手给谢小二看,果然,有不少面包屑在她手里。

可能是谢小二吃面包太急沾上的。

“呵呵,原来,原来是这个啊。”

谢小二松了口气,但又莫名觉得有些遗憾。

我还以为她要亲我呢,亏我都做好了准备

崔馨彤再次伸手在谢小二脸上擦动,这一次谢小二有了准备,没有慌张。

忽然,崔馨彤向前一步,某种柔软轻轻在谢小二唇边点过。

“老师再见!”

转过身,崔馨彤跟身后有狼追着一样慌忙跑进了居民楼。

谢小二:

我这是被强吻了么?

我去,这都算什么事啊

谢小二叹息一声,往崔馨彤学校走去,他的车还停在那里。

他没发现,在三楼属于崔馨彤卧室的那间小窗户偷偷掀开了窗帘一角,里面的人看见谢小二叹息,拉住窗帘的手轻轻一颤,然后无力松开。

偷偷摸摸到学校取了车,刚上车打算点火开过去,忽然接到郑元的电话。

“听说你今天动静闹得挺大的。”

“嗨,脑子一热,就把事情闹大了。”

“你啊,都蹲过局子了还不知道老实一点。”

“你今年过年打算在哪过呢?”

“过年?”谢小二一头雾水。

“这不是还得个把月才过年吗?”

电话那头的郑元傻眼。

“你不会不知道今天已经是23号了吧?”

“知道没错啊,但是——”

谢小二忽然想到,这个世界的历法由华夏制定,在华夏自然就不再有公历和农历一说,如今是12月23日,也是农历的腊月廿十三,同时也是华夏历中的小年。

难怪这几天那么热闹。

大部分人这个时候都已经在家了吧?

自己呢?

自己似乎没有家。

也不能说没有家,只是像是没有家一样,自从自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直到现在也不曾跟家里联系过。偶尔自己父母打电话过来,也是看也不看就挂了。

所以外面才有传言说自己被扫地出门。

这其中未免没有自己的推波助澜,努力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可怜人的模样。

现在想想,何必呢?

自己如果当初

“喂喂,还在吗?”

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将谢小二惊醒。

“在的,今年过年我打算——回家过。”

许久,谢小二终于将这句话说出口。

说出口的一瞬间,心灵上好像挣脱了某种枷锁,变得轻松起来,这让谢小二更加肯定。

那就回家过吧。

自己现在不算功成名就,但好歹也有了回家的底气,不会再像几年前一样,回到家里却身无分文,侄子侄女笑嘻嘻地走到自己面前说着恭维话,讨要红包,自己却连一张红钞票都拿不出手

郑元没从谢小二的话里听出不对劲,就说道:

“那好吧,原本还打算叫上你跟刘枫他们,今天去买点年货什么的,等过年了大家凑一起热闹热闹恩,今晚还来我这里住吗?”

“不了,你早点睡觉吧。”

说完,谢小二挂了电话,也没了开车去找地方休息的念头。平常每天晚上都会和李冉视频或电话聊天,现在不再想这些。

他把双手交叉叠在汽车方向盘上,脑袋枕在上面。

哎,希望等自己回家,不会在看见别人势力的白眼

想的多了,谢小二感到十分烦躁,干脆打开手机浏览新闻页面,当作放松方式。

不出所料,谢小二证明“1+2”并未在网上掀起太大风波。

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个原因是“1+2”并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取不到关注非常正常,如猜谜游戏,一个谜底很难的谜语,如果被一个人猜出来,自然会有人将目光投向他,看看是何方神圣。但如果一个人说:我猜中了一半!

那就索然无味了。

用猜谜举例并不适合这里,但在很多人眼中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像在猜谜,如果完全证明,他们才会鼓掌,你说你证明到“1+2”?他们会反问道:1+2不就等于3吗?这用得着证明?

第二个原因是谢小二只写出一个证明过程,其中是否出现算法错误还未能确认无误,没人会在这个时候为他大张旗鼓,说他的证明是没有错误的。

第三个便是信息化时代,你解开一个数学难题并不能让人感兴趣,他们会觉得这与他们生活无关,枯燥的数字也实在让人打不起兴趣。除非你得奖了,还是国际性的大奖,他们才会觉得这是为国为民争光,那才是与自己有关,就得表扬您。

举个例子,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她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这是何等创举?但在她没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有几个人知道她?

这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弊端,戏子在台上摔一跤都能叫天下闻名,但科学界出现的新发明新创造却无人问津。

谢小二是出名了,但只是在数学界,如果没有后续新闻报导与采访,他终究将再一次被人遗忘。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