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7章 我要登报了?

沈呦呦狠狠的打了陈学民一巴掌,掏出手帕擦了擦手,面无表情的说:“陈学民,我没时间看你发疯,这一巴掌是打你骂我父母的,你要是嘴巴再不干净,再纠缠不休,别怪我找人再你打你一百下,你知道的,我沈呦呦向来说到做到。”

“你的痛苦不是我给你造成的,不该由我给你买单,反正我已经给你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之前,你如果不能把钱给我,我们就公安局见。”

说完,沈呦呦转身离开这里,往百货大楼的方向走去,独留下神情呆滞的陈学民还在因为那一巴掌呆呆地站在原地。

“沈呦呦你个臭婊子竟然敢打我,该死,你最好祈求,千万不要落到我手里,否则我一定会百倍,千倍奉还,以报今日之辱。”

陈学民回过神,看着沈呦呦离去的背影,咬牙切齿的说。眉宇间的狠厉冲淡了他身上的书生气,看着愈发功利。

“57块,这钱大部分已经买成东西准备送给王前进这个周扒皮了,他说了一旦有工作机会就告诉我的,我就知道沈呦呦靠不住,这是我留在城里唯一的希望了,这个钱不能省,上哪弄钱还给她呀,该死的沈呦呦。”

接着,他又想起什么似的,喃喃道:“我还有小雨,月月,西西,她们一定会帮我的,去找她们。”说完转身离去。

陈学民通过省机械厂附属学校,和附近大多数家境好,受宠的的同龄女孩都有点交情,通过自身的几分姿色,加上浆洗得发白的白衬衣,很有美强惨小白花的气质,吸引涉世未深的小女孩的同情,可能是给一点钱,也可能请他吃一顿饭。

无伤大雅,对自己来说也不会损失什么,反而令陈学民过的不错,周遭人也对他的情况很同情,愿意施点小恩小惠帮他。

这边沈呦呦一边往百货大楼走,一边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笑的异常灿烂,明媚充满朝气的笑容吸引了路上寥寥几人的关注,一个一筹莫展,正发愁自己找不到素材的记者,眼前一亮,忍不住让身边的摄影师拍下了这个笑容,准备作为自己下一张写新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新中国青年积极向上的新闻稿的配图。

“同志你好,我是咱们省报的记者赵昌平,这是我的同事,摄影师老雷,刚才看到你笑的非常开心,你是遇到了什么高兴事吗?”记者快步追上沈呦呦笑容满面的说。

记者?沈呦呦有点意外,想了一下,义正言辞的说:“同志,你们好,我是沈呦呦,确实是遇到了好事,我报名下乡已经经过审批了,所以我很高兴。”

上辈子身为一名已经进入职场5年的小会计,沈呦呦早已练就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嘴边的话很自然的就脱口而出。

下乡,记者和身边的摄影师都很意外,比起城里安逸的生活,知青生活的劳累人尽皆知,怎么会有人报名下乡了,还这么高兴。

记者索性问出来了,“下乡通过审批确实是一件喜事,可是你马上就要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独自一人背井离乡,不会难过吗?”

沈呦呦眼看局势到了如此地步,一不做二不休,说:“难过?不难过,现在新中国的局势这么好,农村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乡下正是人口短缺的时候,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我们青年义不容辞,我们身体里都流淌着红色血液,继承着红色精神,我们愿意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热血。”

“况且知青下乡后,每年还可以请探亲假,回来看家人。比起红军长征两万五,风餐露宿,有家不能回,这有什么可难过的?”

记者眼前一亮,觉得自己撞大运了,刚从单位出来不久,就找到了下篇稿子的素材了,年轻姑娘自己说出来的雄心壮志,多么合适。

“沈同志,是这样的,我下一篇稿子想写的就是咱们中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青年人的精气神越来越高涨,我们刚刚拍了一张你笑的照片,感觉你的形象很符合这篇稿子,所以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能不能作为素材登报,你如果不同意也无妨,我们马上就删了。”

赵昌平希冀地看着沈呦呦,希望她能同意。

登报,沈呦呦很意外,没想到自己只是上个街,竟然会有意外收获,还是如此好事,“登报?我可以吗?我很愿意,谢谢你的认可。”

赵昌平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开心的对沈呦呦说:“是我们应该谢谢你,不出意外的话,这篇报道会登在下个月报纸的中心,你住在哪,到时候给你寄样报。”

沈呦呦浅浅的笑了一下说:“寄样报就不用了,那时候我都到乡下了,也没机会看到了,不用麻烦了。”

赵昌平看沈呦呦拒绝,没多想,也笑着说:“也好,不过我们的报纸会发往全国各地,说不定你也能看到呢。”

沈呦呦闻言也没有多想什么,笑了笑挥手道别道:“希望有机会看到报道,我还有事先走了,再见。”

赵昌平也挥了挥手,和摄影师老雷一起笑着看着沈呦呦离开。

看到沈呦呦走远,赵昌平看了一眼老雷说:“老雷,你说沈同志下了乡之后还能有这样的精气神吗?”

老雷看着沈呦呦背影,接话道:“看着是个受宠的姑娘,身上的衣服都是新的,眼里的光芒也不像假的,是个好的,应该会有这个精气神的。”

远去的沈呦呦不知道两人的讨论,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下乡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她是真的想去每一个地方,亲身感受一下祖国飞速发展的大好岁月,前世的她,生在祖国最好的时代,享受着祖国的庇佑,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祖国都是满腔热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沈呦呦来百货大楼的这一路简直是一波三折,十多分钟的路程硬生生走了半个多小时了,顶着头顶炙热的阳光,沈呦呦感觉自己都快化了,终于看到了百货大楼的牌子。

走进大楼,竟然还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