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收获

咱们公司的待遇怎么样啊?最近两年平均每年人员的离职率是什么样的呀?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可能会有一些不太一样,或者是多多少少有些差别,但是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些,主要的目的是想问几个方面的内容。

针对量化产品的内容,首先是想看一下量化的产品的量化程序是否稳定。

如果是稳定的话,成绩可以稳定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持续的时间又持续了多少,众所周知。同样的一套程序在不同的时间的起作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程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程序的迭代是如何进行的?程序的迭代是如何做的?如果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那么程序毕竟是依靠人来编写的,一定是有一些核心的程序人员,那这些人员就是公司的核心。

如果想要保持公司的业绩持续稳定,那么就要保证这些人持续稳定在公司里,那么就要保证一定的待遇。

所以会询问这些人员的待遇是怎么样的,如果比同行业优秀,那么还好,如果明显比同行业差,那么这些人又凭什么待在这家公司长久的工作呢?

如果这些人本身是不稳定的,那么依靠他们写出来的程序自然就不稳定,这家公司的业绩自然也不能稳定。待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一定还有其他方面也会导致员工是否离职,所以看一下最近一段时间这家公司的员工离职率,也可以看一下这家公司的员工是否稳定。

至于说主观产品相关的内容,则又是另一个方面,首先,先确定一下这家公司的基金经理主要做的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对于两者的评价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众所周知,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都各有利弊。然后再看一下,针对对应投资方式的弊端,这家公司是如何处理的?

并不是说一定要处理,完全不处理也是可以的,重要的是看这家公司如何表述。要知道,现如今在市场中挂羊头卖狗肉的也不少。

通过详细的询问细节,可以明确这家公司的基金经理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要知道,市场中有很多巧合,很多人仅仅只是依靠巧合在某一段时间赚到了不错的业绩。

通过详细的操作细则,通过详细询问投资理念,并将之相互对应,可以更明确的知道一家公司、一个基金经理是如何运作的产品,如果真的仅仅只是依靠巧合,那么太过细节的东西,对方是回答不上来的。

具体针对细节的询问有很多方式,比如说可以区分对方的投资理念,比如说可以询问对方在某一段历史行情中的操作思路。

再比如说,没有任何一个体系是可以长时间适应所有行情的,一定在过去某一段时间中,有表现好的时候,有表现不好的时候。

询问对方的基金经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表现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赚到的是什么样的钱。是赚上市公司成长的钱,还是赚市场整体的钱?

针对过去一段时间中表现不好的时候,询问对方的总结反思,针对表现不好的内容,正常一定是会有总结有反思的。

通过询问对方的总结反思,以及对方对于不足之处的调整,就可以明确具体的细节,甚至还可以给对方假设一个场景,假设属于一个什么场景之中,对方购买了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标的,发现了问题之后,对方会如何进行操作。

可以通过询问这些非常细节的东西明确对方的操作,甚至还可以通过对方的回答仔细的分析对方的话语是否有前后矛盾的相关情况?

总之,问的越细节,问的越具体,问的越详细。就越可以分析出对方的真实情况。如果对方真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或者是真的由于运气等原因导致某一段业绩做的特别好,那么在如此细节的询问之下,一定也会露出马脚。

其实之前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的筛选,已经能够剔除掉大部分的产品,对于剩下的产品,再通过如此细节的询问,再通过如此细致的调研,也可以筛掉一部分的东西。

经过如此一番操作之后,即使市场上有很多投资产品,有很多标的。

经过几层筛选,也会所剩不多。要知道市场上满足任一指标的产品可能确实不少,但是同时满足如此之多的指标,如此之多筛选条件的确实不多。

你可以试一下,如果你要是这样筛选完之后还有很多,可以尝试一下,联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进行一下调研。

如果你一个人去调研,基金公司不接待的话,你可以多联系一些专业的投资者,这些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一般来说可能会组团去调研,一般来说基金公司是会接待的。”

说完之后,林修然伸了个懒腰,说实话,这也就是胡浩康不是他徒弟,否则依照他的性格,说了这一大堆话之后,他一定会出门走一走,放松一下。

林修然这边说的口干舌燥,另一边的胡浩康却越听眼睛越亮,胡浩康拿着笔在纸上奋笔疾书,他现在都有点后悔,为什么自己选择拿纸笔来记,为什么刚刚不直接打开手机的录音功能。

林修然说的这些筛选指标,胡浩康有一些听过,有些没听过,但是这些在他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在胡浩康看来,最重要的是林修然刚刚提到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去调研时可能会问的问题。

这些是在胡浩康完全没有了解过的。之前,他们公司确实也有人会去基金公司调研。但是这些人都不会带着胡浩康一起去,因为胡浩康在公司里的级别不够。

所以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胡浩康之前确确实实是没有机会接触的。现在好不容易他有机会接触,有人愿意跟他说,说的还如此有理有据,他又怎么可能会不好好听呢?

而另一边,听到林修然问题的胡老板嘴角微微扬了扬,他已经通过林修然的回答,大致知道了林修然的投资水平。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