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三十三章 练军教导队

官衙的事儿,瑯琊学院的事儿,还有黄忠的练军大营的事儿,城内开设的各个工作作坊的事儿。

刘容真的忙得不可开交,连续数天,才把所有的事儿都撸了一遍。

最为主要的是黄忠训练了一个阶段的军马的问题。

这些军马,刘容是需要牢牢掌控在手上的。

为此,刘容特意到练军大营中去跟那些士兵见了面,跟他们谈了话。

总的就是刘容让他们都明白一个事实,他们是瑯琊郡的官兵,现在,以后,都必须得听从瑯琊郡官衙的命令。

之所以要跟他们说这些,是因为这当中的两千多官兵本就是瑯琊郡下面各县的抽调来的官兵。如今得要让他们回各县去,调换早前从开阳城调去的青壮回来训练。

为了可以更好的控制这些官兵,刘容特意让程昱将他们编入了开阳城郡府官兵的正式编制。让他们先回各县城当值,把早前由开阳郡城派去的那些青壮给换回来进行整训。将来,如果他们再被征召时,必须要遵从命令,听开阳郡城的号令。

刘容这样其实并不会有问题。事实上不管他们是否是地方县城的官兵,理论上也都必须要遵从郡守的调令命令。只不过,这样一来,郡守府方面,等于是直接跳过了地方县城对他们加以掌控。

平时,这些官兵,自然在地方县城正常的当值,也可听从县城县令、县尉的命令。可是,关键时刻,他们就只会听从郡府的命令,可以直接架空县令、县尉。

如此一来,也等于是为刘容对瑯琊郡下属的各县进行彻底的掌控埋下伏笔。

到时候,那些县令、县尉,州府或者是朝廷方面的命令对他们都不管用,也只能听从郡府方面的命令。如果他们不遵从郡府而听从州府或朝廷的命令的话,那么他们就不用当这个县令及县尉了。刘容就会换上听开阳郡府命令的县令及县尉。

开阳郡府的命令,自然就等于是刘容的命令及意志。

刘容以后,就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对瑯琊郡下属的县城进行统治。自然也包括了整个瑯琊国食邑邑地所有的县城地盘。

早前刘容通过赵咨收服的那些谋士,以及现在计划通过瑯琊学院培养的郑玄的那些弟子们,就是那些县城的预备县令、县尉,甚至是那些官吏,到时候都可以全数换上自己的人。

在对那些地方县城进行彻底的掌控统治的过程当中,现在所训练出来的官兵,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官兵,他们对内配合刘容统治各县,对外,随时可以被召集对抗将来有可能会来犯瑯琊国之境的任何敌人。

而目前所训练了一个阶段的这些官兵,也只是刘容所需要的官兵中的一部份而已。

目前,他们以及即将被调换回来的那些官兵,都是在现下大汉条例所允许的正式编制的官府官兵。郡城可拥有两千多官兵,地方县城一般都可拥有两百到五百的官府官兵,这里,人口较多的大县,是被允许有五百官府官兵的。另外,对于一些地方常有强盗出没的地方,朝廷也允许地方县城便宜行事,可以临时征召一些讨贼义勇,以及一些讨贼辅兵。

所以,刘容可通过开阳郡城,以及地方县城所能控制的正式统制的大汉军队,实际上可以拥有更多,尤其是并不需要朝廷直接花费养军费用的情况之下。

换句话说,开阳城以及下面各县,约共有五、六千的官府官兵是由大汉朝廷供养的,这些官府官兵,不用刘容花费钱粮,但是却他们却只听从刘容的命令。这些官兵,就等于是朝廷白给刘容养着的人马。

然后,刘容需要更多的合符大汉律例的兵马,不会引起别人弹劾刘容私养军马意图不轨的兵马,那么就只能自己出钱出粮,借地方剿匪之名,在大汉律例允许的规则之内,额外多招募一定的讨贼义勇以及辅兵。

如此一来,明面上,瑯琊郡一郡的兵力,实际上就可以公然的拥有一万左右的官府官兵。

但只有这一万官兵肯定是未够的,刘容另外还可以通过别的名义来招兵买马,如瑯琊亲卫、商队护卫等等。

此外,再可暗中招募更多的人马,但这些人马,暂时却不能公开的,这部份人马,就会先送到臧霸的山寨去训练。暂时以山贼贼兵的名义来训练。

刘容的计划,在未来几年之内,必须要训练出十万精兵。

这也等于刘容要负担起最少九万兵马的养军费用。

这个压力还真的有些大。

但不管如何,这明面上的一万官府官兵,刘容是必须要牢牢的控制在手里的。要不然,许多事真的很难展开。

刘容现在就是要让这些被训练了一个阶段的官兵清楚明白到他们要效忠的对象是谁,以后要听从谁的命令。

赋予这些官兵一个真正的意义,让他们以后都能忠诚的追随刘容。

通过这两三个月的训练,这些官兵就等于是经历过了一次脱胎换骨,精神态度都完全不一样了。他们经历过等同是洗脑一般的集体训练、生活,更清楚了各自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都非常认同刘容让人在他们训练之时呼喊的一些口号。

让他们都明确,他们虽然是大汉官兵,但是却是广大百姓的子弟兵,他们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保卫百姓,抵抗任何外敌的侵犯迫害。他们知道了,原来作为一个军人,开职就是保家卫国,不管是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那就是说破天了,都只有站在百姓的立场。

而遵从刘容的命令,就是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

因为刘容就是这些思想的提出者发起者。

军人,就应该保护百姓,任何对百姓进行迫害残害的个人或军队,那就是非正义的个人及军队。那就是他们天然的敌人。

个人,就是指地方的地方豪强及官员。军队,是指那些贼兵贼寇,如黄巾军,如那些异族人的军马,也有那些打着大汉官军的旗号,却行一些杀良冒功,干着一些劫掠百姓伤害百姓的官军。这些军马,哪怕是打着大汉朝廷官军的军队,那也是他们的天然敌人。

刘容提出这些观点观念的时候,那些受到训练的官兵的感观是比较震撼,受到的冲击是较大的。

但是他们很快就能接受了刘容所提出的这些观点,无形中,就等于是为他们朔立了更加清晰明确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一支拥有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有着正确的三观思想的军队训练出来之后,他们就等于拥有了军魂,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无比巨大的。

现在,他们虽然只是被训练了三个月,但无疑,已经有了成为真正的精兵的基础。

他们再回到各县之后,把那些人马调换回来整训之后,他们也会继续保持训练,在各县也会坚持刘容提出来的练军操典的方案来训练。并且还是有针对性的开始训练更深一层的东西,真正的战场杀敌的技巧技术。

待到将来再被刘容召集成军之时,他们怕就已经离精兵悍卒不远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肯定得要经过实战的训练,可以适当的分别征召他们进山去跟黄巾贼兵交战,把泰山黄巾军当作是实战练兵的对象,让他们在血与火之中实现脱变。

这是官府官兵,另外刘容也正式确立了在训练当中表现得最好的五百人为瑯琊亲卫。这五百瑯琊亲卫,基本上都是人人可以以一当十,精悍无比。

这五百瑯琊亲卫,将会随刘容进京。

另外,原来以招募瑯琊亲卫为名的,一起参加了三个月大练兵的余下数百人,刘容则以瑯琊王府的看家护院的名义给留了下来。

真正公开的王府亲兵,就是五百人。这无可争议,哪怕是有心人想要拿那数百看家护卫来弹劾刘容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那些只是看家护院而已,一般的地主豪强,也都可以私下养着大量的护院家丁,可以有食客三千,门客如云。那么一个王爷王府多一些看家的人,那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这些的确是在钻大汉例律的空子。

可是,这不是大家都在钻吗?

不说远的,就说东海糜家,也就是糜竺。他是徐州有名的大商贾,大粮商,糜家最顶盛的时候,糜府每日宾客如云,家中食客过万,可见,养食客、门客的事,是被允许的。

官兵、瑯琊亲卫,然后还有一千多一起训练的臧霸的山贼贼兵。

这一千多贼兵,自然也不再是贼兵了。他们,刘容让他们作为教导营,让他们回泰山中去见臧霸,再由臧霸安排,将他们打散分配到臧霸的各个山寨去提任教官。事实上,他们就算是被打散分开,但到各个山寨去也能约有百人被分到一个山寨的。

刘容就让他们以教导队的身份名义,在臧霸的各个山寨中展开大练兵运动,将他们在这里所训练学到的东西,以及刘容给他们灌输的思想向那些山寨的军马转达,言传身教,让那些军马也成为一个整体,成为跟他们一样的有思想有灵魂的真正军人。

刘容跟这些军士见过面,跟他们一一谈话,并且任命之后,便让他们分别离去,到他们各自的岗位中去。

轰轰烈烈进行了三个月的练兵大营,暂时冷清了下来。

但是,过不了几天,马上就又会被另外的兵马所填满。

从各个县城换调回来的官兵,将会有两三千人马。然后,还会有另外招募的人马数千人,瑯琊县方面,也会调来三、四千人马参与大练兵的行动。

如此,这一次第二批的练兵,将会达到上万人。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刘容其实可以再招募多一些人马。但为免树大招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刘容就没有放开手脚来招募人马。

开阳城内的百姓青壮,基本上不能再从中招募太多了,当真的都把那些青壮招募成军的话,那么百姓中的青壮生产力就会大大减少,不利于开阳城的正常发展。

可是,开阳城吸引了不少流民百姓相投,这当中也有一部份青壮。然后,瑯琊郡治下十数县,可从那些县中招募青壮。

现在这样的世道,百姓生活艰难,加入开阳城的官兵,他们还有一个活路。所以,当真的放开手脚征兵的话,那的确可以招募到更多。

但刘容不想让自己一下子成为众矢矢的,不想引来太多的麻烦。

早前杀了朝廷来的钦差,现在事儿都还没有过去。

目前,其实都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理这次的事件。

哪怕刘容可以将这事儿推得一干二净,但是朝廷却不会跟你讲什么的道理,真要直接追究刘容的责任的话,也不需要讲什么的证据。代表朝廷的钦差就是在瑯琊国的地界上被杀害的,朝廷说你有罪你便有罪。

现在,看样子是忍而不发,也不知道是不是等刘容进京之后才来一个秋后算帐。

刘容现在远在瑯琊国,对于朝廷的情况还真的所知不多。也不知道为何,瑯琊王府百多年的传承,王府肯定有在朝廷中有自己的人。但是刘容却并没有在原来的刘容记忆当中找到什么的印象。老瑯琊王似乎也没有交待刘容可以跟朝中的那些朝官接触。

刘容私底下问弟弟刘邈,连刘邈也不知道跟瑯琊王府有关系的朝官有哪些。

这真的让刘容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或许,这历代瑯琊王,怕真的不想触及大汉皇权的太多顾忌,真的想安安心心的在这当一个安乐王爷,所以,就干脆不在朝廷安插培养自己的人吧。

瑯琊王能够代代相传,并不受历代皇位更替的影响,估计还真的有可能是太过老实了的关系吧。

可刘容想想,觉得也不至于如此。如果朝中没有一个跟瑯琊王府有关系的朝臣的话,那么瑯琊王府岂不是任由朝廷拿捏?毕竟,瑯琊王府再老实安份,可是财帛动人心啊。百年王府该有多富有?难保朝廷会找一个借口要弄瑯琊王府,那时,如果没有一个人为瑯琊王府说话的话,瑯琊王府不就是大祸临头?

连一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啊。

刘容想不通,但却不多想了。

这段时间处理好了这诸多事务后,王家便派人来跟刘容商谈迎娶王家小姐的婚姻大事来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