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56章 心思

五十六章

数日之后,呈递到高明面前通过初试的名录约有一千三百六十四人,而通过再试的名单就迅速缩减到了不到一半的五百六十九人;而通过复试的名单则十不过一二,堪堪一百九十八人;然而其中符合继续参加终试条件的,就只有六十七人了。而这些人就值得授予最低品的佐贰官,而直接开始实习公务了。

虽然总数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但是如今高明直接掌控下的淮南扬、楚、滁、和、濠、寿六州,约三十三万四千户,一百三十八万口,其中大半数都集中在扬州境内;此外还有七、八万是招徕流亡聚屯而成的营田户,和裁汰军中老弱组成的四万军屯户。

因此相对其他地方而言,这些士子的比例还算比较高了。倒是比较让高明意外的是,那个当街见义勇为的光州人周伯符,赫然也在第三批的复试名录中;这就让人不由感叹,这个浓眉大眼、健壮如塔一看就是天生将校的家伙,居然也能够走到这么一步。

但是在复试和终试的名录当中,就没有什么高明比较熟悉的五代知名人物了。毕竟,在短短几个月内,淮南道馆试能够传播和扩散的影响范围,还是相对有限的。而更多地方因为战乱和灾荒的阻隔,并没有办法得到消息,或是稍远一些就没法及时赶来。

尽管如此,有了这一千多名士子作为重建学官体制,和推广“三种”教育启蒙的启动资本,乃至是重新培养、训练官吏候选的基础。再加上徐胜从江东引入那些能写会算的账目好手,高明终于可以将剩下那些庸弱无能、尸餐素位之辈,给整顿和清退掉。

只要能够由此形成补充新血的长效机制,就算以后再没有这么多人选但在细水长流之下,也足以对周边势力形成潜在的虹吸效应。乃至由此触动和刺激体制内那些尚在其位的旧属官吏,从而在某种框架的约束之下,重新达成新一轮互相监督和竞争的动态制衡。

其他的不用说,当第一批下放基层的名单出来之后,根据负责城内善后事宜的张承业那边反馈,就连原本扬州府和江都县所属的吏员官属,在日常公务当中都变得勤奋和积极表现了一些,就连原本一些具有偷懒耍滑倾向的积年老吏,也难得自愿在衙门里加班加点了。

因此作为相应的安抚手段,高明也重新恢复并制定了足够年资的吏员,经过三年一度的考课和试判,转为末微杂品官的“流外铨”;并重设了流外九等和对应待遇。算是给这些底层实务出身的吏员,打开一个较大上升空间的口子,以为补充相对数量庞杂的低品官佐需要。

这样掉在鼻子前的胡萝卜、不进则退、不动就抽的鞭子、再加上其他不同来源的新鲶鱼都有了;三足鼎立的相对稳定架构也形成了,自己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逐步减少了。想到这里,高明不由朝着对坐当面,而正在查看最后一批名录的张承业和梁行审问道:

“却不知,继元和焕恭(梁行审字),你们是怎么看?”

“不瞒都衙,此番用意甚好,但是会不会太过操切了呢;其实尚可缓缓图之,也许就能够少一些动荡和非议了。”

面白无须却习惯摸着下颌的张承业,却是有些犹豫道:

“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只争朝夕啊!”

高明却是叹了一口气:

“这……还请都衙赐教?”

张承业却是微微皱眉道:

“继元啊,以你所见,如今这个世道将会变得如何?”

高明这才信手叩动案几,反问道:

“这……”

听到这句话张承业的表情微微一变,欲言又止:

“如今正当是大争之世啊!遍地烽烟,灾荒绵连,生灵荼毒,士民百姓哀号于野,大河南北、江东两淮,路倒填壑者不知凡几……”

然后高明却抢先打断他,并将言之未尽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如今,就连我高氏家门想要偏安自保于东南一隅,也不可求得反遭其祸。我怎么能不忧,又怎么能不急呢?”

“却是我懈怠和疏慢了。”

张承业也听到这里,却是略微起身拱手致歉道:

“你的打算在往常那也是难得的老成持重之道,只是眼下我实在等不起,也拖不起了?”

但是高明反而宽慰他道:

“要知道秦彦入寇尚在眼前,而江东群雄争战依旧还有董昌、刘汉宏之辈强梁虎视眈眈;淮西蔡贼横行还有杨氏自立于舒、庐之间;淮北隔水相望的武宁,平卢各镇,岂又是好相与之辈……”

“这淮扬的膏腴之地和百万之民,以往多赖高王威名和东南第一强镇兵马,才得以傲立东南八道之间。但历经吕氏妖乱之后却早已物是人非,就算我一心只想保全自身家门,连带周庇这淮地六州的军民百姓,却也是求之不得了。”

“莫说是先前我引兵在外,城内便乱起纷纷的倾覆之祸尚在不远;但只要眼下淮镇稍显颓势和不思进取,让外间窥得可乘之机和破绽,那又是迫在眉睫的兵灾战火和生民涂炭之祸了;所以我也唯有励精图治于内而精修兵甲在外。”

“然后收聚人才得其所用,屯兵积谷、安民生息,以备不患。至于其他的是非和烦恼,反而都是有所取舍的旁支小节和难免坎坷的曲折过程了。因此,继元自有你处事的立场无差,我自然也有身在其位的必然作为,还望多加体谅才是。”

“都衙何出此言!如此心怀博远,更令我相形见绌了。”

张承业再度正身略有愧色道:他本来就是大内宦臣的出身,对于这些扬州地方的官吏并不怎么感同身受;只是身在其位才不得不有此一问;但是既然这位君上其实洞察分明且早有宏图大愿,那别无其他报效国家、拯救黎庶之途的他,也唯有陪着对方继续走下去了。

“既然如此,我辈自当尽力奉行有为了。”

至于一直没有说话,而美髯阔脸略带书卷气的梁行审,也随之起身附和缓颊笑道:

“与某而言,只要尽力多开一个庄子,多垦上一处田地,自然都会有更多流离失所之人活下来,岂非就是日后世人称善的功德无量呼?”

待到他们拜别而去重归清净之后,高明也暗自叹了口气。这两位都是眼下高明为数不多可以相对依仗和信赖的重要部属。一个掌握事关淮南能否粮食和物产上增收自足的关键之一——营田事务;一个掌握民曹和户曹事务,涉及到庶务巨繁的民生民政和编户管理。

而且随着诸多新事物和变革手段的推进下去,相比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的梁行审,身份相对敏感而又超然的张承业显然会想得更多。如果不能取得基本共识并且通过他们的个人影响和渠道,将自己所代表的基本态度和部分意图传播、扩散下去的话,给底下的人一个解释和理由,再加上期许和盼头的话,只会给自己日后的大业平添许多变数和麻烦。

然而稍后就见躲在屏风背后,负责侧近起居记录的便宜妹妹瑞卿,身形轻灵地转了出来轻车熟路的依偎在高明身侧,用一种崇敬的眼神与语气道:

“兄长,真乃胸怀博大。”

“只是,您真只在乎能否保全这六州黎庶么?”

“当然不是!”

高明莞尔一笑,却又针对她的小心思意有所指的道:

“我还要带领高氏,重新走上这世间的巅峰之所呢?来,给我看看你近日抄录的结果。”

然而,外间却再度传来了通报声:

“启禀主上,有江东使者前来求见”唐末大军阀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