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50章 贪心

第五十章

随后一身俊秀少年打扮的便宜妹妹高瑞卿,就被带到了高明的身前;只见她小脸如画而眉眼弯弯地用一种压抑不住的笑意问候道:

“兄长安好,敢问有何吩咐。”

“话说,节衙里那些送画像的人都走了么?”

高明连忙问道:

“应该都走了吧!只是那梁(审行)营(田)使,却是天天还在早出晚归地等着兄长回话呢!”

高瑞卿顿时笑吟吟道:

“怎么他还在?他就这么热衷此事么?”

听到这句话,高明的表情不由垮了下来,忍不住吐槽道:思绪回到数天之前,在梁行审负责下关于最新营田和屯民成果统计,以及淮南六州户口田土清丈问题的例行会议上,明明之前正事说的好好的,突然间画风就突然一变,大家纷纷关心起高明的后宅生活和个人身心健康起来:

“什么,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要我找女人?”

于是,他不由有些傻了眼诧异道:

然而,以梁行审为首的一堆部下,却是郑重其事的劝谏道:

“恕小人赘言。都衙身侧至今未有妾侍之选,此乃人心不安的根源啊!”

“此外,之前城中的杀戮过甚,士民之心尤有余悸,也正需要这一场喜事以为缓和啊!”

“高王家门如今正逢大难,亲族凋零,正当是由都衙以身作则,早早定下婚姻诸事,以为增广家门所需啊!”

然后,自然又有人图穷匕见一般的乘热打铁道:

“如今广陵城内颇多流寓而来的北地人家,其中不乏宦门秀媛,公候贵女;也有地方名族望家的闺阁之选,都衙尽可先行未雨绸缪之啊!”

“就算一时配不上渤海高门的阀阅却也无妨。只要得蒙都衙看得上眼的,大可以先纳为后宅之选,待到日后有所出,便可母以子贵,扶正持家了啊!”

但是港真,高明没有想到自己穿越了之后,居然也会有被人催婚的那一天。或者说不只是催婚,而催促着你后宅养着一群女人做摆设也好啊!

按照此辈的说辞,作为这个时代大多数方镇内部的惯例,被定立为事实主持日常的接班人储帅之后,哪个不是尚未成年成婚之前就已经是妾室成群,而私下沾染过的婢女、家姬之流更是数不胜数,各种庶养子,奸生子、外宅子之类的儿女数量不要太多。

有足够的后宅女性也代表着更多生养子嗣的概率,而子嗣的多寡自然也代表着一方势力更加长远的未来可期。因此,哪怕一些在位的方帅、大将,哪怕是一时生不出儿子来,也要想办法从本族、外姓收继养子,或者用女儿笼络一个有潜力的女婿也好的。

不然的话,以中唐以来的诸多藩镇更替时,祸起萧墙的种种例子为鉴;不要说是未来的继承人没有着落,而导致的权位传承危机。就算是被统治下的军民百姓,长久追随的部下亲信、心腹臣属,都会因此生出某种不该有的心思和想念来的。

但是偏偏这种事情,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甚至连对他们严厉一点斥责赶出去的理由都不行。因为,他们甚至通过那些高氏亲眷例行拜见和问候的机会,把这件事情都给捅到了高骈面前去,并且还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认可和赞同,而在私下放出风来了。

于是没过两天,各种各样不同来历的候选女子画像,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塞满了高明的案头。所以,为了暂时躲开这些烦扰,高明只能以巡视军队和屯田进度,营建项目的理由,暂时出避在外以免过于烦扰,或是忍不住做出点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了。

毕竟,对于一个见多识广而有些审美疲劳的现代灵魂的高明而言,到了一定的权势和地位之后,女人这种东西已然是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的装点;相比之下面对天下纷乱大势,暗中进行布局和博弈,然后按部就班种田暴兵攀科技树难道不香么?

“毕竟,这也是翁祖的意思;却不知兄长可有合意之选么?”

高瑞卿见状不禁忍笑道:

“哪有那么容易啊!光要皮囊好看可不够。”

高明无奈的摇摇头:

“我想要的良配,那是除了容貌之外,还能兼具才艺性情之选;不是那种只会琴棋书画娱人养性的,还要能够协助我处理内外事务的才好呢?”

“兄长可真是贪心,如此面面俱到的女子,世上怕是绝少仅有吧?”

高瑞卿却是眼波流转的吃吃笑道:

“算了,先不回去,我们去印书坊看看吧!”

高明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好啊!”

高瑞卿却是有些欢喜的应道:

在扬州这个城市手工业极度发达的基础上,将铅锡活字印刷和滚动制版流水线的科技树给点出来,也不过是捅破窗户纸难得那点功夫而已;倒是寻找比较合格而又廉价的造纸印刷材料,颇费了一番功夫,最后才用随处可见的竹浆和毛麻料,搭配出比较合适的毛边纸大规模生产配方来。

因此,现如今街头上定期发行的小抄和官报,已经达到了数万份之多;此外还日夜赶工加急印刷了至少十几万册的各色教材,以备正在推广当中的随军营校、屯田蒙塾和工读所的推广需要。而只要愿意加入淮南馆学体系,并且初试通过的贫寒学子,同样也会得到一套《五经正义》之类的免费教材。

再加上淮南道院旧址上新建的,针对读书人有偿的部分开放,提供公职人员免费查阅和借读的大藏书楼——天一阁开始运作之后,顿时就吸引了汇聚了扬州境内和外地的大量士子、学生前来投奔和报考;至少在短时间内推广“三类教育”的起步人手已经凑齐了。

而且大藏书楼及其附属的书坊、抄局,还能为那些因为囊中羞涩,而无法在广陵城久居的贫寒士人、学子,提供包食宿的检索、编目、隽抄、校正、分订和装运等等,以为补贴生计的工作岗位,因此也等于是以很低的维持成本和支出,变相收罗了一大批潜在的人才储备。

以至于还有家世优裕或是相对殷实的士子,纯粹就是为了获得能够自由出入大藏书楼借阅的资格,而不惜削尖了脑门去争取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位,而没少闹出了一些是非曲直来。所以,这一次他倒是颇有兴趣去眼见为实一番。唐末大军阀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