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37章 转战

第三十七章

接下来,庐州、淮扬重新组成的兵锋所向,又浩浩荡荡地杀入了西面比邻的舒州(治安徽潜山县)境内。这一次有带路党的帮忙之下,就在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了。

相比杨氏占据主导地位的庐州,舒州境内的局面就要混乱的多了。光是在这一年内就足足有好几支武装,轮番占据过州城怀宁;其中既有庐州被击败后流窜过去的地方势力,也有来自北面的沿淮光、申各州的贼寇,更有来自西边鄂岳观察使境内所支持的武装。

而前任的鄂岳观察使留后路审中,也就是本来是准备就任杭州,结果被地方土豪董昌所驱逐的那个倒霉蛋:只是后来他乘船流寓道鄂州;结果正好遇上刺史崔绍病逝,乃变卖身家募兵三千入据之。结果屁股还没有坐热两年,就在去年被安陆将领周通所攻打,再度弃官遁走。

因此,如今比邻淮南的鄂、岳、蕲、安、黄五州之地,同样是一盘散沙而没有一个能打的主导势力。境内犬牙交错的各方势力,既有个别打着朝廷旗号的旧属官吏,也有前代方镇的残余部伍;既有乡土崛起的豪姓武装,也有来自沿淮的流寇势力;甚至还有当年黄巢过境留下来的贼军残余。

只可惜对于高明的淮扬军而言就是在有些鞭长莫及,或者说是就算不计代价打下来了,对于后续的统治和治理也实在力有未逮,不然的话凭手中的这些兵马,最少也可以割下一两个州的地盘来。相比之下,乘势再取庐州北面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就要简单一些了;

寿州所属的霍山、盛唐、霍邱、安丰、正阳等五县,几乎是在淮扬兵锋之下望风披靡;唯有在抵达了州城也是淮上重镇寿春的时候,才遇到了真正的抵抗力量;一支打着“大齐”旗号的武装在据城死守。没错,就是由黄巢在长安所创立金统年号的那个大齐。

而且其守将也姓黄,别字一个石;自称是已经战死在泰山虎狼谷多年的黄巢,所建立金统大齐硕果仅存的宗室之一。然而只是稍加作出包围和攻打的态势来,对方马上就派出使者来议和;并且重申了只降高氏不降李唐的立场;然而,高明对此已经失去了耐心。

别的地方可以讨价还价,但是这个扼守淮水中流的寿春城,却是淮扬军志在必得的战略要点。在这支贼军第二次派出使者的同时,淮扬军和庐州军突然就在东西南三面发动了攻势;结果本以为要经过一番苦战的淮上重镇寿春城,轻而易举的就被冲上了墙头。

这支所谓的大齐最后残余战斗力,根本不像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声势一般,就是个一触即溃、虚有其表的银样镴枪头。前后被俘获的贼众多达一万多人,却是除了安排在墙头上充门面的那些青壮之外,其他都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据说不乏当年虎狼谷之战后逃出来的幸存者。

但实际上,当年泰山脚下黄巢走向穷途末路的最后时刻,在虎狼谷里搜捕和围剿他的,除了当地感化武宁军节度使时溥的官军之外,更有尚让为首等昔日追随黄巢,却相继投降朝廷的大齐重臣旧部;而最后割下他人头率部出降的也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信赖的外甥林言。

时溥在辗转取得黄巢及其家人的首级后,送与成都的唐僖宗处,论功以为当世第一得封巨鹿郡王。然而也因此与出力最多的另一位黄巢旧部,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埋下来了不死不休的嫌隙;而时溥则是既得黄巢携行的珍宝辎重财货,又得其多支部众遂越发兵势强盛、称雄淮上。

但是那些投降了他的贼军将领们就未必有好下场了。包括曾经长期追随黄巢的二号人物——大齐尚书令、太尉尚让在内的一众知名人物,也很快追随黄巢而去出现在了传首京师的道路上;而尚让的妻子刘氏更是成为了时溥后宅的一员。

因此,这一路号称是大齐残余的贼军,与其说是黄巢最后的追随者;不如说是从武宁军(徐泗)节度使境内,逃亡出来叛徒中的叛徒余孽。因此,接下来清算户口和盘点府库,重新修缮城池和设置防务,而一路追随转战而来的庐州军,也终于到了重新归去的时刻。

而在马背上频频回首望着远去的寿春城,直到最后一支淮扬军的旗帜彻底消失在视野当中,已经积功为权舒庐防御使的杨行愍,这才如释重负地大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依旧吩咐左右派出探哨跟上去,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而不是突然间掉头将他召回。

而在此期间,他只觉的真要再跟随这些淮扬军作战下去,不但自己麾下的人心要偏转的七七八八,连带自己一大把下髯都要剩不下多少了。

至于收复寿州之后,尚有的淮西北部的申州和光州,就实在没有什么夺取和占据的意义了;因为这里的混乱情况已经超过了广陵方面,眼下可以投入力量极限和后勤保障的距离。这一片地方,自中唐以来淮西地区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被称为“贼乡”的所在,更位列河南乃至中原的三大苦之一。

所谓河南三大苦既是:“东都、水泛,淮西(上)贼”。

因为河南之地的富饶和丰产,这里成为了东都就近罗索和穷括的重灾区,更兼是各种公卿贵胄,致仕高官宦门及其家眷扎堆的所在地,世代繁衍生息下来形成了偌大基数;又不比长安远离于天子眼皮底下,因此在地方上仗势强取豪夺的肆意兼并之事,更是世代深以为患。

因此,时有《王法曹歌》唱到:

“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

判事驴咬瓜,唤人牛嚼沫。

见钱满面喜,无镪从头喝。

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再者是乾元以来的中原就战乱频发而水利日渐失修颓坏,造成黄淮之水的年年大小泛滥不断;动辄破州过县而淹毙无数,大片乡野村庄尽成鱼鳖泽国。更兼以河南境内尊奉朝廷的节帅,与河朔为首诸多时叛时附藩镇之间连绵征战,动不动就决堤淹水以为攻战手段;最终承受苦果的还是地方百姓。

因此,曾有《永淳中童谣》唱到:“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月,狗吠空垣墙。”描写的就是这种灾后惨绝人寰的情形。而这前两者的因素加在一起,却又催生了一个更令人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存在——“淮西贼”。

所谓广义上的淮西,自然也不止于淮南境内的部分,而是泛指整条淮水西部流域的情况。而狭义上的淮西,则是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为核心的腹心地域,就是作为曾经的河南四大苦之一,淮西贼也称淮上贼的主要发端和根源所在;

其成分,严格意义上说不仅是指中晚唐割据一时的淮西军阀集团,也包括绵连于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各州之间的这片土地上,所世代盛产的盗贼和乱军团伙。相对于大部分属于鱼米之乡的淮南之地,或是群山遮蔽的河洛平原。

淮西之地因为水患频繁和遍布卤泽的土地,贫瘠田土的产出有限却朝廷盘剥倚重;再加上,在水患后往往为了争夺新出现的地界,而好以乡里争斗的彪悍民风;此间乡土的青壮年想要在成年苟活下去,往往要么成群结队去投军卖命,要么去啸聚与江泽之间以为盗贼。

而在这两者之间,通常又可以通过朝廷的招安授官和官军溃乱为贼,来进行一体两面式的相互转换,不管死再多人都有源源不断为贼的;于是苦难深重而饱受荼毒的,自然就是临近地方上的河南百姓了。曾有民谣歌子唱到:“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也因为这三州的士民百姓,长期怀念的是昔日李希烈、吴元济兄弟割据淮西的日子。虽然在那段亢长拉锯的数十年间,淮西成为了大唐朝廷肌体上无法愈合的溃创之处和严重的心病所在;但因为李希烈之辈需要仰仗乡土子弟来对抗朝廷,而通过抄掠外地财帛子女来厚养和优待于麾下;反而是他们日子最好过的时候。

而蔡州人也始终没有辜负这些节帅,一次次奋勇争先的把诸路围剿却心怀各异的朝廷兵马打的风流云散。直到元和十二年名将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奇袭,彻底将割据一方的淮西变成了历史。蔡州人也只能在滴血的刀枪下,暂且低头下来蛰伏于朝廷的王化之下。

唐代元稹奉旨做的《连昌宫词》的标题就是:“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而申光蔡的贼患三角之地,也就此与作为东都屏障的陈许之地一样,成为了朝廷盛出强兵的屏藩之所。先后以为王前驱、征讨不臣的官军主力之一身份,参与了元和到大中年间的诸多征讨,死了一波又一波的乡土子弟,也涌现出好些一时知名的人物来。

“正所谓是淮患之地,不出剧盗便起强兵”。然而好景并不长久,自从乾符元年前后开始,河南之地就开始天灾人祸并发的旱涝不断。到了乾符二年中原更是赤地千里而遍地颗粒无收,然而朝廷委派的绝大多数守臣,却只会竭力催收和聚敛于私囊。

以至于边地流民盗贼蜂起,更涌现出了以盐枭王、黄为首的反贼巨孽。现如今那位糜烂中原不可一世的贼首秦宗权的家乡蔡州,和另位浙东节度使刘汉宏出身的申州,再加上抵角而立出了个闽王王审知的光州等地,号称是铁三角一般贼寇频出的动乱腹地。

因此,这时候不要说与秦宗权老巢蔡州只有一水之隔的申州、光州,就连相邻鄂岳观察使的黄州、安州也饱受其肆虐;高明带来的这三万多人马看起来挺多的,但是一旦贸然踩进去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就不好说了,毕竟他才主掌扬州没多久,需要更多生聚实力的时间。

因此,这个潜在的烦除了在寿州设立防线以备不患之外;其他的地方就只能暂时丢给杨行愍,这个乡土出身的地方势力去对付和牵制一二了。

当然了,这么快就与杨行愍部的达成条件,也是有所内在原因的。因为,高明刚刚接到了后方的禀报,自己为广陵城内递送消息延迟设立的最低警戒线,已经被相继触发了。也就是说,从前天下午开始,前线军中就断绝了来自广陵城的所有消息来往。

而在后方一处滁州与扬州必经之路的粮料所内,却是再度被隐隐约约的血腥味所充斥着。因为不久之前,一支打着来自广陵城旗号的押粮队突然就暴起发难,与粮车隐藏的刀兵一起里应外合,一起杀光了此处驻守的驻队兵和待命的民夫。

然后,他们又雀占鸠巢的顶替了原有身份,一连拦截下了好几拨往来递送消息的信使,然后又李代桃僵式的在广陵城门处的内应配合下,反送回去一些真真假假不一的消息。随后,就有一个抹着手上血污的军士慢慢吞吞地转了出来,而对着领头之人道:

“咱们这儿,怕也是拦不了多久了吧?”

“无妨的。”

这名鬃头阔脸的头目冷笑道:

“只要多断上粮道和后路几天,前方军伍自然就会心中生疑、不战先乱,咱们为后方所争取的缓冲时间也就有了。”

他赫然就是已经失踪多日的前莫邪都营将段矢,如今能够出现在这里,却是别有另一番际遇了。比如,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完蛋了,最后的结果可能只是流离于荒野,而与盗贼为伍重新聚集一班人马,才有可能在某一次战乱当中得以重新出头。但是,突然就有人找到了准备离开扬州境内重操旧业的他,并且问他需不需要庇护……唐末大军阀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