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99章 蝗虫有点多

陈禹琛每天很晚回来,他回到家后,晚芳大多数的时候都已经睡下了,不是她不想等陈禹琛回来再睡,而是实在太困了。

晚芳在哄儿子和女儿睡觉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的困意比儿子和女儿还要浓,他们一睡下,晚芳坚持不住,随后也就睡下了。

今天她强打起精神等陈禹琛回来。

看到晚芳还没睡,从外面赶回来的陈禹琛有些受宠若惊,他能感觉得出来,这段日子媳妇不怎么打理他,他有些失落。

昏昏欲睡,晚芳直奔主题:“夫君,我想再建一座水碓。”

陈禹琛眸光一暗,媳妇等他回来是为了水碓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等他,他的心情瞬间又不好了,点了点头后一声不吭。

既然他已经答应下来,晚芳把早已准备好的五百两银票递给他。

陈禹琛默默地接过银票,媳妇和他越来越生分了,造一座水碓而已,这个银子他还是出得起的,他的脸色难看,昏暗的灯光下,晚芳并没有察觉。

“夫君,现在的天气不冷不热,正好适合踏青,我想带着儿子和女儿去窑炉坊住一段日子,就当带着他们去那里踏青,顺便监督一下修建水碓的事情,你说好不好?”其实,现在的天气是很热的,晚芳睁眼说瞎话,就是想找理由去窑炉坊。

听晚芳这么说,陈禹琛眼前一亮,立刻答应下来:“我现在就吩咐连翘收拾包裹,明天你和儿子、女儿一道跟我去窑炉坊。”

没想到他如此心急,家里的事情晚芳还没安排好呢,算了,明天一早吩咐下去也来得及。

歇息了一晚。

天边隐隐泛出白光,三辆马车从陈宅缓缓驶出来。

清晨的微风透过车窗轻轻拂来,令人神清气爽。

这次去窑炉坊和上次一样,轻丝照看着陈宅,照顾好陈泽璋和金姐儿以及陈禹鸣,连翘跟在她的身边,时不时地代晚芳去各处巡视一番,发现问题及时向她汇报,顺便还可以帮她打探一些消息。

铺子、庄子和别苑都有管事坐镇,晚芳很放心,唯一和以往不同的是,陈禹琛将侍剑派到了陈劲元的身边,他这次带上侍墨。

侍墨得知少爷终于肯让他贴身伺候,觉得自己熬出头了,喜极而泣。

晚芳除了带上连翘,还带上了郝嬷嬷、白芷、沉香和冬术,大有去窑炉坊住下后就不会来的架势。

一行人来到窑炉坊,陈禹琛就将造纸坊的李管事找来,让他见一见晚芳,五百两银票给了李管事,并郑重交代李管事:“这段时日,凡事都听少奶奶的安排。”

李管事恭敬地点头应下来。

之后他和黄二工头出发去为海西侯府修祖坟,不出几日就能完工。

李管事淳朴憨实,恭恭敬敬地站在晚芳的面前,很有欺骗性,晚芳知道李管事其实是一名高手,看他一双犀利的双眼就知道了。

“我想在水碓的旁边再建一座水碓,是否可行?”

李管事点头,浑厚的嗓音响起:“少奶奶,可行,我这就去安排。”既然少奶奶吩咐了,不行也得行。

何况今年的河水比往年少了许多,在干涸的河岸边建一座水碓很快就能完工,在这之前,他要去预定青砖和找人挖地基。

李管事匆匆离开后,晚芳才带着一行人安顿下来,还是住在去年年底住过的几间工房,林管事一直派人打扫和照看着,房间里头干净整齐,一尘不染。

打开包裹,将里头的东西一一摆放出来,郝嬷嬷带着白芷和沉香整理房间,晚芳和连翘抱着陈劲元和陈劲楚去玩耍。

窑炉坊的南面有一块平坦的空地,被李管事开垦了出来,做了菜地,旁边还建有两个猪圈。

菜地里除了种了菜,还种了土豆,绿油油的菜叶,长势喜人,猪圈里的几头猪显然是吃了饱,趴在猪圈里呼呼睡大觉。

“娘,猪,呼,呼…”晚芳怀里的陈劲楚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左看看右看看,一脸好奇。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身子往猪圈的方向倾斜,看样子是想一头扎进猪圈里和猪一起玩耍。

晚芳赶忙抱着女儿远离猪圈,转身之际,惊起了一旁菜地里的蚱蜢,一群蚱蜢在菜地里一蹦一跳的,十分惹眼。

见此,晚芳引开女儿对猪的注意力道:“楚儿,蚱蜢,跟娘说蚱蜢。”

此时,侍剑抱着陈劲元站在菜地的另一头,就听儿子撅起小嘴,奶声奶气道:“娘,蝗虫,是蝗虫,不是蚱蜢。”

晚芳听儿子称蚱蜢为蝗虫,想来应该是侍剑刚刚教儿子说的,连忙改口,统一口径:“楚儿,蝗虫,跟娘说蝗虫,蝗虫正在吃菜叶。”

晚芳说完,心头一惊,放眼望去,就见菜地窜起的蝗虫不下十只,看上去挺多的,不能让人忽视它们的存在,低头再细细打量绿油油的菜叶,发现不少菜叶已经被蝗虫咬出了许多小豁口,绿油油的菜叶不再那么美观了。

晚芳心下又是一惊,菜地里的蝗虫有点多呀!

耳边传来女儿的咿呀学语声:“蝗虫,蝗虫。”

晚芳抱着女儿转过身,放眼远眺,不远处的山坡上似乎也有蝗虫蹦来蹦去,星星点点,极为碍眼。

就在这时,一旁的连翘指着菜地旁的一个土坑惊呼:“少奶奶,你看这里有一个坑,坑里有草木灰,应该是用来驱散蝗虫的,不知今天为什么不再烧艾叶驱蝗虫?”

晚芳抱着女儿,迈开腿,快步走向连翘,就见连翘的身前真有一个土炕,土炕里堆满了燃尽的草木灰。

“连翘,你怎么知道这个土炕是为了驱散蝗虫留下来的?”晚芳很好奇。

“少奶奶,烧艾叶能驱散蝗虫,这个你不知道吗?”连翘有些得意,原来也有少奶奶不知道的事情呢。

晚芳皱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所以土炕如连翘所说的不再焚烧艾叶了,应该是这片区域的蝗虫太多,仅驱散菜地里的蝗虫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其他地方的蝗虫还会再飞过来,才不烧艾叶的。

想到这里,晚芳抱着女儿,带着一行人去找林管事,是不是如她刚才所想的,问一问林管事不就知道了吗。

林管事正在指挥着一帮人修捡小窑炉,破了的地方补一补,不稳固的地方加固一下,不出几日就能将小窑炉用起来。

他现在不用出去找生意谈生意,生意自动会找上门来,接订单接到手软,装修厨房的生意已经排到了九月份,刚才才送走两位来下订单的客户。

等小窑炉用起来之后,到了明年年初,窑炉坊的水泥产量将会翻番,林管事心里有一本清晰的账目,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见少奶奶抱着小小姐走了过来,少奶奶的身后还跟着一帮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他向身旁的人低声吩咐几句话后,紧走两步来到晚芳的面前。

“少奶奶,小少爷,小小姐,有何吩咐?”林管事躬身道。

“林管事,如此多的蝗虫,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晚芳有些焦急,如果蝗虫越来越多,地里的土豆岂不是要减产?

才五月份,就算提前收土豆,七月底就收地里的土豆,距离七月底还有两个多月呢,这段时间里,地里的土豆秸秆和叶子定然逃不过蝗虫的祸害。

好在土豆长在土里,蝗虫吃不着,但叶子和秸秆都没了,地里的土豆也长不大,绝收的情况不会出现,但减产是一定的。

“回少奶奶的话,从十天前开始,就陆续有蝗虫从西北边飞过来,这几天飞来的蝗虫越来越多,大有爆发蝗灾的趋势,蝗灾与旱情相伴,看来西北边的旱情应该比京城的更为严重,起先我是用烧艾叶的法子驱散蝗虫,如今的蝗虫越来越多,用烧艾叶的法子显然不行,所以才不焚烧艾叶了。”

晚芳一听,还真如她料想的一样,情况不好呀。

“少奶奶放心,我已经吩咐下去了,从附近的几个村大量收购干柴和粮食,万一犯了蝗灾,山上的树木和地里的庄稼都被蝗虫吃光了,也绝不会短了窑炉坊里的柴火和粮食的。”

晚芳听了林管事的安排,觉得他应对得当,对他大加赞赏一番。

“河里的水眼见着越来越少,我已经命人用大缸存了很多水,窑炉坊里的大缸多的是,以后几个月吃水的问题应该有保障。”

林管事见东家忧心忡忡,又说起了存水的事情,让东家少操心,是他分内的事情。

晚芳见林管事事安排妥当,可见为蝗灾的到来做了充足的准备,她的焦躁消退了一分。

如果她不来这一趟,便不能及时发现这些情况。

粮食、水和干柴的问题解决了,但水泥可能出现断供。

因为听林管事说,河里的水越来越少,到最后水碓不能正常运转,随之而来是破碎泥灰岩这道工序不得不停工,后续的工序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停工,水泥面临断货。

但转念一想,到时水碓不能用,还是可以改用驴或是牛代替水碓的,但改用驴或是牛,效率将大大降低,水泥的产量还是会受限。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