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百二十八章 抄家可捞钱

崇祯升华了自己,他终于下定决心,对臣子开刀。

成国公朱纯臣,与兵部尚书张缙严倒霉了。

其实崇祯皇帝一直在杀,他杀了很多朝臣。

可是,当他杀掉一个草包臣子的时候,提拔上来的,往往就是另一个草包。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没有识人之能。

或者说,是他的性格使然。

史书说他刻薄寡恩,并非空穴来风。

锦衣卫来势汹汹,将成国公朱纯臣和张缙严下了诏狱。

此举,也确实是朝臣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多臣子为此栗栗畏惧,京城的官场,算是得到了暂时的遏制。

朱慈烺的十二团营,终于可以放心的兵进四川。

今年的赋税,大部分用来支持朱慈烺平寇。

只要是皇帝下了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崇祯皇帝决定大力支持朱慈烺平寇,满朝文武倒也空前团结一致。

让崇祯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查抄朱纯臣的时候,居然大捞了一笔。

之前崇祯皇帝杀臣子,鲜有抄家之说。

自从朱慈烺开了这个先例,弄死魏藻德和王之心等人,将他们的家产充公之后。

崇祯皇帝这才发现,原来抄家还有这么大的好处。

抄家可以充斥国库,原来这些肥头大耳的臣子们,背地里居然捞了这么多。

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朱慈烺上报的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

抄家大部分的收入,都被朱慈烺中饱私囊,用以养兵了。

或者说崇祯皇帝知道,只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儿子的东宫卫和虎贲军,需要将养这样一支军队,需要巨大的军费开支。

这次抓朱纯臣和张缙严,因为朱慈烺在湖广平寇。

此案,交给了锦衣卫骆养性处理。

骆养性不敢怠慢,将查抄朱纯臣的四百多万家产,如数上交。

“回皇爷,成国公朱纯臣罪大恶极,臣从其府中查出现银共计一百三十九万七千二百一十八万两。

其中铁厂、商铺、田产、庄园等等,共计折合银两大概是四百五十三万两千万两。

乾清宫内,骆养性将查抄的数目上报之后,崇祯皇帝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么多钱。

四百多万两,折合起来,足够国库一年的税收了。

这些钱,可以用来支持辽东军饷,可以用来支持朱慈烺平寇。

还可以,用来赈灾之类的。

“这么多,枉自朕如此信任与他,他竟然贪污了这么多钱。

朕就算是想饶他性命,看来也是不可得了。

崇祯皇帝并没有想过杀死朱纯臣,这厮虽说是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

然而,毕竟是世袭罔替的成国公,祖上都是为大明王朝立过无数功劳的。

哪怕将他削职为民,至少能保他一条狗命。

可是,他贪污了这么多,这就不能容忍了。

这些钱,可都是民脂民膏。

要知道大明国库一年才四百多万两的收入,这就已经造成流民四起了。

朱纯臣查抄的家产,居然达到了一年的国库税收,不杀他杀谁。

骆养性也是暗暗心惊,皇帝一动杀机,他知道朱纯臣的脑袋算是保不住了:“皇爷,除此之外还有兵部尚书张缙严。

他的,他的家产共计,大概、大概这个也有九十多万两的样子。

臣下正在统计,稍后才能清点完毕。

一个成国公贪污了四百多万两,一个兵部尚书也有近百万两的贪污所得。

仅凭他们的俸禄,几百年也攒不出来。

这也难怪,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刘宗敏逼迫明廷官员追赃,搜刮了七千多万两银子之巨。

李自成的手下们还对明朝留下的高官勋贵们进行严刑逼供,美其名曰“追赃助饷”。

对此,《明史》中是这么记载的:“贼下令勒内阁十万金,京卿、锦衣七万,或五三万,给事、御史、吏部、翰林五万至一万有差,部曹数千,勋戚无定数。

藻德输万金,贼以为少,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

”也就是说,大顺军对明朝旧臣们的追赃是有明码标价的,明朝最后一位首辅魏藻德拿出了数万两白银结果还被嫌少,最终在狱中被折磨五天五夜因脑裂而死。

明中叶以后白银大量流入使得官方禁用白银变成了虚话。

万历初期“一条鞭法”的施行,主要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正是白银货币化冲击的结果。

然而明朝白银产量有限,明廷也从未像铸造铜钱那样制造银币,中国向来是一个产关于明末白银总量,有人进行了推算.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是25000万两,至于海外输入量,李隆生认为是近30000万两,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认为至少是72000万两。

李自成东征山海关前夜,“密运辎重数百辆西归,内帑于是荡然矣”。

这俩官员都捞了这么多,崇祯皇帝就算是想保他们性命也不可得了。

于是,大手一挥,又加了一条罪名,贪赃枉法。

贪污,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最恨的事情之一。

朱元璋出身于贫民之家,深受官府剥削。

家人因此被饿死,于是对官府痛恨的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治贪。

历代皇帝都曾反贪,可是处置贪污的罪名却并不十分严重。

比如,清朝的雍正时期。

这一时期,只要贪污超过两万两以上的人,就要被斩首,不到两万两的就会被发配到边卫充军。

只有太祖皇帝朱元璋铁腕反腐,明初官员俸禄并不高。

有些官员便动起了歪脑筋,于是朱元璋当年杀了15万贪官,只要有人贪污60两银子就会被斩首。

只是,到了后来朱元璋的铁腕手段就形同虚设了。

到了崇祯末年,朝政早已崩坏。

可以说,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局面了。

崇祯皇帝突然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捷径,抄家可捞钱。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