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四两拨千斤

随着两人被抬下广场,坐在看台二层的大小姐则有些不可思议的对张良说道:“刚才看两人的比试,双方都用了元气,并且双方境界相同,那名壮汉使用的防御武技的级别明显比瘦弱武者要高强一些,没想到最后竟然会被实力弱一点的瘦弱武者打败,当真是不可思议!”

张良在听到大小姐的问话之后,细想了一下刚才两人之间的战斗,其中一些细节也是被张良发现,张良对大小姐轻轻一笑道:“这其实是四两拨千斤的原理。”

“四两拨千斤?”大小姐显然是对于这个陌生的名词有些不解,当下疑惑地看着张良。

“我给你解释一下吧,说起来这跟我刚才跟你讲的太极拳也有些渊源。”这个时候,张良也看到了大小姐脸上的不解的表情,笑着说道。

“四两拨千斤的意思简单来说有四层,分别为以柔对刚、借力、引进落空和用意不用力,这些都是充分运用人的智慧而不是拙力。”

“四两拨千斤这是一种术语,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谓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在太极拳推手过程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直拨横,改变对方劲力方向等,均属‘四两拨千斤’之法。此语经广泛传播,为各家拳派采用,泛指以巧胜拙的各种击法。”

“‘尚巧善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技术特色。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即为一例。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看做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是衡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

张良回忆着之前世界里自己看到资料上的内容,慢慢的给大小姐讲述着。

“接下来我来给你具体讲一下它的含义。首先是以柔对刚,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在顺化随和中抓住有利瞬间击倒对方。所谓‘人刚我柔谓之走’,我在一本叫作《太极拳论》上看到的,‘极柔软然后极坚硬’出自《十三势行功心解》,‘欲刚先柔,欲扬先抑’、‘柔能克刚,以退为进’、‘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出自一位叫陈鑫的人所写的《太极拳论》。”

“然后讲一下借力,双方争斗,就是双方力与力的转换,落实,借敌之力乃与我之力合,对方之力反加其身,或变其力作用线,或虚其力作用点,或二者合一。这便是‘机由己发,力从人借’的道理,出自《武禹襄语》,‘擎起彼身借彼力’出自《李亦畲语》。这些书我都读过!”

“再讲一下引进落空,‘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出自《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即先给对方以明确的力学结构,待对方劲力要素暴露之时,突然

将自己化空,可直毁对方力根。故曰:‘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出自《打手歌》。‘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出自《打手要言》。‘欲要引进落空,先要舍己从人,知己知彼,触之则旋转自如’出自《李亦畲》。”

“再说一下用意不用力,就是充分运用人的智慧而不是拙力。‘中气贯足,精神百倍’,‘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动静缓急,运转随心’出自《陈鑫语》,‘意气君来骨肉臣’出自《十三势歌》,‘意气须换得灵’、‘劲断意不断’出自《武禹襄语》,‘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出自《五字诀》。”

张良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些可不是我的胡说,这些可是我阅读名家之作而知道的。”

“通俗来讲,四两拨千斤的意思是指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深者,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等技法,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盖、封闭等技法使对手无法起动发力,从而体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

“在生活中,四两拨千斤的事例随处可见。我给你讲几个故事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其中含义了。”张良笑着说道,在之前的世界里,他可是读了大量的书籍,对于这方面的故事,他还真知道那么几个。

听张良说要给自己讲故事,大小姐兴奋的点了点头,见此情景,张良也是笑了笑,看来爱听故事的确是女人的天赋,在任何世界都是一样的,这不仅让张良想起来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大家围着他听他讲故事的情境。

轻摇了摇头,将那些思绪抛到脑后,张良沉吟了片刻,开口讲道:“第一个故事可以称为:整合身边的资源。话说有那么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一块石头,他的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但是石头太重,最终孩子也没能搬起来。他告诉父亲:‘石头太重,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用尽全力。’小男孩不解,父亲微笑着说:‘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张良讲完一个故事,见大小姐在那里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由得补充说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小男孩。判断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往往是看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其实一件事情结果的达成,谁又规定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呢?很多成功者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能整合更多的资源。我们也把这个叫‘借力’。”

经过张良的指点,大小姐眼睛一亮,她感觉似乎自己又明白了些什么,不由得点了点头,心中一阵欢喜。

“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我之前看的一本书里有过这个情节,说的是有一个时

期为三国时候,有一个军师叫诸葛亮,他的一件事是‘借力’用得最好的人之一。”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三天之内,给我打造十万支箭来。’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还是满口答应。为什么?打造不出可以借嘛!他跟曹操说‘我想杀你,借我十万支箭好吗?’你肯定会说曹操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答应。”

“曹操脑子没进水,他真的借给诸葛亮十万支箭。在一个大雾蒙蒙的早上,诸葛亮派出几千艘木船,船上扎满了稻草,佯装攻打曹营的样子。曹操一看诸葛亮你真的要杀我呀,我先用箭射死你,命令所有的弓箭手万箭齐发,结果箭一支支射到了船的稻草上。不到一个时辰,诸葛亮就收到曹操送来的十多万支箭。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所以说,借力不仅仅只能面向‘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对象。突破‘我’的局限,世界才会更宽广。”

“张良,我发现你讲的东西真的很有哲理!”大小姐眼睛放光的盯着张良,这让张良老脸一红,接着假装严肃的说道:“这不是我的功劳,都是古人的智慧,我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装逼完成,张良接着开始讲下一个故事。

“说是有这么一个书库,它是世界上著名的书库,里面的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书库要搬家,也就是说从旧书库要搬到新书库去,结果一算,搬运费要很多钱,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有人给负责的人出了个注意。”

“书库在大街小巷贴满了贴文:从即日开始,每个人可以免费从书库借10本书。结果,许多人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书库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大家给我还到新书库来。就这样,书库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刚才的那场比试,就是瘦弱武者借力,运用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将大汉打败。有时候,给予,也是一种借力!”张良沉声说道。

“给予也是一种力量?”大小姐坐在那里轻轻地呢喃了一声,似乎若有所懂的样子,而张良看到大小姐如此模样,心中自是清楚,这怕是大小姐在明悟的时候了。

张良知道,这种时候自己不能出声打扰大小姐的思考,自己刚才的提醒应该点到为止,剩下的就要看大小姐自己的造化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就在张良感到有些担忧的时候,在他身旁的大小姐突然脸上闪现一抹极为灿烂的异彩。

“我知道了,张良,我明白了!”大小姐激动地抓住张良的衣袖,脸上有些兴奋地喊道,幸好现在是在比赛,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擂台上,大小姐刚才的叫喊声被人群的喝彩声淹没,因此除了一直关注她的张良外,再无他人看到大小姐如此的激动神态。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