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六十章 工业基础

回国的事,刘铭没有通知任何人。结果他一脚踏进指挥部,就看到陈晨他们忙得焦头烂额。

卫兵发现了刘铭,但他们以为这是龙将军,就没上来盘问。刘铭悄悄的走到陈晨身后,发现陈晨正在对着一大堆数据写写算算。

这些数据都是关于军用物资的,包括生产了多少枪炮,买了多少,用了多少,库存多少。

陈晨一边计算,一边嘟囔着:“借贷怎么不平衡啊,还有一千条步枪,哪去了?马上就要打仗了,还出这么大的篓子。哎呀,那个该死的刘铭真不够哥们,咋还不回来。”

刘铭在独立帅兼任后勤部长的时候,都是用的复式记账。因为用现代会计的记账方法,不容易做假帐。

不过每一批帐都要记两笔,常常让那些不懂会计的人看不懂。即便是新入门的会计,也时不时的搞错借贷概念。

刘铭在陈晨身后看了一会,就找出了问题所在,他笑着说道:“那一千支枪在这里呢,你既然报损了,为什么还挂在账上?”

“哦,对对,没错。”陈晨摸着脑袋,恍然大悟,他冲着刘铭说道:“龙大哥,还是你们商人的眼尖。”

“他竟然把我给忘了?”刘铭鼻子一酸,差点哭起来。

他这半年在外面日夜奔波劳累,与各色人物斗智斗勇,费尽了心思,还遭遇了日本人的暗杀,没想到陈晨居然把他忘了,真让人寒心啊。

陈晨发现龙将军的脸色不对,像是在酝酿着暴风雨,于是瞪着大眼睛问道:“龙大哥,你不会是想嫂子了吧?”

“谁是龙将军?我是刘铭!”刘铭终于爆发了,冲着陈晨挥动着拳头,咬牙切齿。<>

“呵呵,龙将军啊,你不要以为换了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你要是刘铭,我跟你姓。”

“这可是你说的。”刘铭恨恨的说道。

“你真是刘铭?”

他们六人虽然外貌一模一样,但性格完全不同。龙将军从来没有哭过,而刘铭却特别爱哭,像女人一样。两人其实很好分辨。

“不是我,还有谁?”刘铭肚中满腹委屈。

“你真是刘铭?”陈晨突然抱着刘铭又蹦又跳,大声嚷嚷道:“政委回来了,政委回来了”

那样子活像一个孩子,根本和手握几十万人生死的义勇军司令搭不上边。

见陈晨这么高兴自己回来,刘铭这才知道陈晨心里终究是有他的,旋即破涕为笑。他刮了一下陈晨的鼻子,爱怜道:“好啦,看把你乐得,我又不是你什么人。”

陈晨说道:“谁说的,你是我兄弟,比亲兄弟还亲,呵呵”

说着,他回头又招呼卫兵道:“快去通知龙将军、小疯、雷老虎、依依他们,就说政委回来了。哦,对了,还有黄副司令、陆参谋长、王团长、丁师长、李师长都叫来,听咱们的政委布置作战任务。”

“我刚回来,什么都不知道,咋布置任务?你真把我当成诸葛亮了?”刘铭翻了翻白眼。

“我介绍介绍,你不就全知道了?”陈晨看着刘铭,两眼闪闪发光。

这段时间,由于刘铭不在,他们都累得瘦了一圈。<>当时,刘铭可是一兼四职,他这一走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所以就只能找人分摊了。

陈晨最惨,一下分到了两个,一是政委,二是后勤部长。别看政委平时好像没事干,其实最累人。战士一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来找政委,烦死了。

陈晨白天要训练大刀队,鼓舞士气,晚上还要给和士兵拉家长,增进感情,了解士兵的思想动态,士兵睡了,还得给他们掖被子,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就算到了深夜,也不能睡,因为还有大量的帐目等着他呢。

这个后勤部长,对于陈晨这种不太懂会计的人来说,简直是赶鸭子上架。但赶鸭子,也得上架。陈晨倒是挺过来了,虽然经常忙得丢三落四。

没有刘铭在的日子,大家真是非常的想念他啊。要不是看在他把一台台机器,一车车的人源源不断的送过来,陈晨早就叫他回国了。

简单的介绍完东北这半年的变化,刘铭对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由于没有摸清独立师的情况,日军一直表现得很低调,没有什么大动作。尤其是从那支赶来围剿义勇军的混成第39旅团,被独立师吃掉一个大队后,他们就乖得像孙子,窝在城里不敢动了。

在这个冬季,日军顶风冒雪的不断增兵,但受限于铁路线经常遭到打击破坏,增兵速度不快。到现在为止,也才来了四个完整建制的师团和130架飞机。

即第2、第8、第10、第20和39旅团,以及关东军的四个航空大队。

“一切都在我们的预计之中啊,我看可以和日军决战了。”刘铭说道。

“战略决战?”陈晨兴奋的猛的一挥拳头,将一张木桌砸散了架,随后高喊道:“就让关东军的历史在我们的手中,划上句号!”

刘铭问:“我们的重工厂建得怎么样了?枪支弹药一天可以生产多少?能不能满足大规战役的需求?还有部队的训练水平如何?能不能与日军相当?”

“兵工厂能开工的还是原来的那些老厂,新建的工厂现在仅仅是试运转。<>克虏伯的钢铁厂连高炉都还没架起来,轻工业的纺织、造纸、医药,倒是先投产了。”

“关于训练,你尽管放心,我们一天都没有耽误,已经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达到要求了。”

“原料缺不缺?”

“鸡宁的煤矿和铁矿都恢复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铜有你从苏联买来的,暂时也不缺。大庆油田正在加紧建设中,第一口井估计再有两个月就能出油了。石化厂就建在大庆,最快也得三年才能投产。”

“坦克和装甲车呢?”

“这些工厂建在鸡宁,现在还只是一个地基,要投产,再快也得两年后。”

“飞机呢?”

“你比我还急啊。”陈晨笑了笑:“现代化的工厂不是红警里的游戏,鼠标一点,就能拔地而起。苏联专家说要想把所有的工厂全部建起来,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刘铭摇头道:“我们哪有这么多时间?我觉得除了大型的钢铁厂和石化厂,其他的一年半就可以全部投产。”

“这不可能?”陈晨不相信。

刘铭道:“是吗?如果所有人都能被高效的组织起来,并且施工顺序和管理可以像钟表那样精确,大家配合默契完美的话,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