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三十六章 历史轨迹

龙江是黑龙江首府,位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域东畔,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之一。

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同时向沈阳城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动进攻,在不到一个星期就相继占领辽宁、吉林两省除辽西外的三十余座大中城市,控制了十二条铁路线,并随即策划向北满进击,打算先占领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后夺取哈尔滨。

但是由于陈晨的出现,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损失惨重,进攻齐齐哈尔的计划一拖再拖,到了1932年2月4日,日军第二师团才恢复一点元气。

不过寒冷的严冬并不适合作战,伪军张海鹏部少将旅长徐量隆所率部三千余人,其实就是来制造事端,为日军大规模侵犯黑龙江制造舆论。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杀人放火,难道玩一点伎俩,就可以将非正义的事,变成正义的事情?

这里牵涉到一个铁路路权问题,若要追究,可以上溯到满清王朝。腐朽的满清,在所签定的一千多件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有不少是关于铁路路权的。

条约中规定,列强所在中国境内投资修筑的铁路,两旁二十公里为铁路管辖区。成为类似于上海租界的国中之国。他们有权在管辖区内,驻屯军队,以保卫铁路的安全,而中队不允许进驻。

铁路本身就是国家的交通命脉,再加上铁路沿途的两侧二十公里之内矿权也属于列强。这就使得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控制在列强手中。

在东北角逐的列强主要有日俄德三国。<>俄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败北,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败国,其在中国的利益被战胜国日本继承。这使得东北这片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本一家独大。

辛亥革命后,满清被推翻,实力弱小的孙中山不敢向列强收回路权,否认清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了取得列强的支持,孙中山向列强承诺其在华利益不受影响,还企图与日本签订比“二十一条”,更加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日本人精明的很,他们知道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实力不如北洋军阀,更影响不了东北,不理睬孙中山,宁可与袁世凯签订利益相对较小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通过二十一条,换取了日本的支持,这才得以窃取革命果实,圆了做皇帝的美梦。

二十一条的签订,让日本在国际上说话的声音更加响亮,任何中国人的爱国行为,日本都能在法律上找到理由,要求中国政府给予镇压。

在九一八事变前的“万福山事件”、“中村事件”中,张学良为什么忍气吞声,除了想保存实力之外,这些横在他眼前的条约,也是一个巨大的掣肘。

倘若张学良奋起反抗,不但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同样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孤军奋战,实力又不如人,怎么可能打胜仗?既然必败,还不如一枪不发的离开,这样还可以减少一些伤亡。

如果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等于不承认国际社会。制定游戏规则的列强,他们虽然但也团结,在维护游戏规则的态度上是一致的。殖民国家想挣脱这些像套在脖子上的绞索,必然遭到他们的联手镇压。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组织了一个调察团,调察团拖拖拉拉查了数月,最终不了了之。这充分说明了列强站在强盗的立场上,看问题的团结态度。

贫弱的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工厂学校样样不如人,怎么打都是输。<>一个日本都打不过,更何况列强集团。委员长留学过日本、苏联,视野比较开阔,比起慈喜这个向全世界宣战的女人来说,显得要理智得多。

老蒋小心翼翼的在列强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下生存,不敢有丝毫的触犯。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发给张学良的不抵抗电令,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民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现在来看是错误的。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敌我力量的对比方面来看,绝对不是荒唐的举动。

这是国民政府作出的一种选择,不能用现在清晰的、明确的,并且知道历史走向的观点去要求前人。

总之,日本要用伪军去打头阵,制造事端,好让他们顺理成章的扩大战果,占领东三省。

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婊子立牌坊。

当然,他这牌坊不是立给中国人看的,在日本人眼中,中国是东亚病夫,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是在东西方列强斗争中求生存的支那。

这样的国家不值得玩弄任何手段,他们就是要裸进行侵略行为,不用拉上任何的遮羞布。

日本人是想向其他列强表明,他这是在大家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下,保卫自己的利益。

历史上的江桥抗战第一阶段,中国守军成功的粉碎了张海鹏的进攻,并破坏了江桥二孔铁路,阻止日军过江。

日军当即找到了借口,他们以保卫洮昂铁路,行使不平等条约中的路权为名,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集结重兵,最终占领黑龙江。

这种卑劣的手段,与九一八事变如出一辙。<>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九一八是自行炸毁南满铁路,反污中队,而江桥之战,则是用伪军逼迫中国守军主动去破坏嫩江桥。

江桥抗战,之所以能沉重的打击日本侵略者,取得毙伤敌万余的辉煌战果,与黑龙江守军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九一八事变时,齐齐哈尔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谢珂将军在获悉日本关东军将向省城进攻的情报后,从9月下旬起,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阻击日伪军的战略措施。

比如调朴炳珊炮兵团的两个营布防齐齐哈尔,并委任其为齐齐哈尔警备司令。

调程志远第二骑兵旅的朱凤阳团从小蒿子站进抵泰来附近,担负对洮南方向的警戒。同时将驻拜泉的吴松林第一骑兵旅调至齐齐哈尔城南布防。

由徐宝珍率卫队团及配属炮兵一个营,工兵及辎重各一个连两千余人进驻江桥北端阵地,构筑防御工事,在桥南端布设地雷场,并把库存的近百挺捷克式轻机抢装备给第一线守备部队。

另外,电告黑河马占山和省防军第一旅旅长张殿九,省防军第二旅旅长苏炳文各派一个步兵团进驻昂昂溪,电令驻满洲里的程志远旅做好准备,待命而动。

以上兵力之和约一万三千人。

然而陈晨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他在九一八事变中扇动了一下翅膀,掀起了涛天巨浪。黑龙江守军不再是一万三千人,而是拥有步兵一师三旅一团,骑兵一师一旅,机械化师一个,炮兵一师一团,工兵一个营,共计拥有兵力七万人。

其中,义勇军将近六万,兵力是黑龙江驻军的四倍。由于义勇军与日军血战过,击杀日军三万余人,因而被称为铁军。

义勇军在威震敌胆的同时,也让黑龙江驻军有一种喧宾夺主的压迫感。这也是少帅怕遭不测,不敢亲自来巡视的真实原因所在。

由于黑江龙主席不在,张学良任命步兵第三旅长旅长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谢珂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黄显声为保安队长。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组合——头小尾重。

黄显声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头小尾大却在无形中,给马占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马占山曾多次请示少帅,要求让贤,少帅不许。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占山发义勇军虽然实力强大,但没有趾高气扬的傲慢,黄显声对他还挺尊敬,也就不再提让贤的事。

他们布置了从江桥到昂昂溪的以铁路为轴线,纵深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的三道防线,再加上龙江城守军,就是四道。

为了公平对待,马占山在每一道防线上都布置了义勇军和黑龙江驻军。其中,位于嫩江北岸的第一道防线,兵力最为雄厚,黑龙江的队卫团就在这道防线的核心。

今天,这个核心位置遭到了伪军三千人的攻击。消息传来,黄显声等人皆是一惊,不是震惊于战事,而是震惊于日军的狂妄。

用三千人进攻七万人?还是伪军。黄显声猜不透鬼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陆机道:“可能是鬼子试探性的进攻,用来探明我方的兵力布防情况。”

“那就叫他们有来无回!”黄显声说道。

十分钟后,又有消息传来,这是一个大捷报。

卫队团徐宝珍团长率部英勇阻击,在炮兵师二百多门火炮猛烈轰击下,伪军瞬间就被打垮,残敌四处遗逃,徐量隆在逃跑途中,触雷而亡,不少受蒙蔽的士兵纷纷反正。

好消息,值得庆祝,义勇军司令部顿时欢呼起来。

陆机没有笑,他叹了一口气,道:“如果这一战由陈司令来指挥,必定可以全歼,不叫一个伪军逃跑,鬼子根本无从得知我们的火力部署情况。”

黄显声说道:“这一战,事起仓促,陈司令也不是神仙,不可能预知伪军的进攻时间,不可能提前布设伏击,以达到全歼的目的。”

“如果主动出击呢?”陆机眉头一挑。

黄显声道:“主动出击?嫩江南岸有日军三个师团,主动出击,我们就会失去防守上的优势,部队暴露在旷野中,很可能失败。”

陆机不以为然:“陈司令在九一八事变时,有哪一次不是主动出击?汽车队突击、炮兵师夜袭、飞机轰炸、战车营横扫,每次都将战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从鬼子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痛歼日军。虽然最终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勇军战败,但陈晨在仅有的条件下做到了最好。”

“我经常回忆总结他的战术,越总结越回忆,越觉得不可思议。感觉日军的一举一动,全都被他看到了一样。当时沈阳很混乱,情报系统崩溃,兵找不到官,官也找不到兵,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情报支援。”

“然而,他不依靠任何情报,就对鬼子的动向了如指掌。就像诸葛亮似得,掐指一算,什么都知道。”

“如果抛掉传说中的虚构色彩,从世界军史上寻找一个可以与陈司令相比的将军,我觉得拿破伦可及他一半。”

黄显声深有同感,叹道:“吾不如他,若陈司令在,吾辈必誓死追随。”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