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灾变时刻 第六十四章 修为级别

按照江湖对武功修为的分层,有六阶十八品之说,六阶分别为“神、虚、天、地、玄、黄”只是虚、神两阶只是江湖人士虚想而来,至于华夏几千年来有没有过,无从查起也无人知晓。

每阶都有三品,故而是六阶十八品。

最后一阶只是传说,现代江湖中能够窥探的见的,只有前五阶,所以有人也说武术修为总共就五阶十五品。

由于江湖人士笑话黄阶之辈的武夫只有吃奶的力气,所以称他们的劲力为吃奶劲,也叫一两劲,都些是笑话武功低微之人的俗称。

自此修为每提高一个品级,称呼其修为就多加“一两。”

地阶,划分三品,其中地阶三品又叫朝元境,正好是俗称七两劲,功夫已经入化。

这个武功修为品阶的人,可由意控制精元孕育出灵气,也就是先天之气。先天之气渗入五脏,出现五气朝元,有初步“内视”的能力,这是先天之气调节五脏所致。神经系统可随意控制周身每一处毛孔开合,以至“雪不加身,鸟不能飞”。全身尽到无一处不达,包括牙齿、毛发、舌头。骨髓充盈,内脏如果病变可通过运气和自行调理治疗。同时还能能感知到自身机体的兴衰程度,预知自己的大限之日。

据说两百年前,一位孙姓武学宗师也修习到了这个境界,他提前感知了到自己的大限之日,临死前将一家人叫到一起,交代完后事之后才安详离世。

先天真气,在普通人眼中被称作玄之又玄的灵气,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而灵气其实就是阳气与阴气交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

古代时候不仅仅氧气要比现在多出10%左右,阳气和阴气也是比现代社会多出很多,所以那个时候灵气是比较充裕的。

曾有“舌灿莲花”的师父,讲《参同契》的时候就提到过,其实婴儿出生的时候,身体是保留有一丝先天之气的,只是瞬间就会消失。与此对应的是婴儿口中的阴浊之气,医生在婴儿出生之际要第一时间将其抠出来,这是妇科常识。

地阶二品又叫云楼境,俗称八两劲,其实是去芜存菁的过程,体内杂乱之气越来越少,先天之气越来越浓,游走在奇经八脉之间,武者血液变得浓稠,散发银白色亮光,身体变得非常轻盈,爆发力非常强悍,恰如“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的景象

云楼境修为的人通常都拥有“秋风未动蝉先觉”的能力,可以先觉先知,规避危险。这种修为达到一定火候,武者甚至可以内视体内器官,自行修复受损脏器。

据考证,两百年前确曾有武者修习到了这种武学境界。

......

楚吞吴现在隐隐摸到了云楼境的门槛,体内的奇经八脉在体内真气的涌动下,开始有将狭窄水渠拓宽为江河的迹象,只是他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境界距离达到云楼境,还隔着一道很大很大的天堑鸿沟,首先他需要将奇经八脉开凿成江河路径,然后再修习出更多的先天真气将其灌满才可以,鬼知道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不过,从楚吞吴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于能看到下一个境界的“涯面”已经是非常满足,这在以前根本就是连影儿都没有的事,也不敢想。

虽然云楼境在整个江湖划分的武术体系中位列不高,但这个境界基本也算是如今这个世界的小巅峰了。

以这种武学境界之人的能力,除非是国家派出整编师合力围剿,或是将这种人引诱到远离城市的区域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轰杀,否则很难其造成性命之虞。

江湖之中的这种人,甚至是朝元境的老人,都是会被政府奉为座上宾。当然,

这也未必不是江湖故意安插的结果,毕竟人心难测,无从考量。

楚吞吴朗声大笑,心情畅快之极,只是一身的汗水让他感觉到不舒适,接着一个猛子扎进有泳池功能的小型湖泊里。

只见他转入的湖中区域,湖面水流激荡,鬼知道他在水里折腾什么。几分钟之后才冲出水面,带起滔天浪花。

“哈哈哈,爽!”楚吞吴仰天大啸。

楚吞吴先是整个身子后仰,砸在水面上,而后一个鹞翻身,腾伏在水面。接着如同水黾一般,以手、足排水,四肢贴紧水面飞划一阵。游身到一处龙雕玉柱处,轻轻翻身一踏,兔起、鹘落,燕掠,疾速骋水而出。

陆旬修虽然没有看楚吞吴,但已经能感觉得到他现在武学修为上的进展,手托着脑袋,懒洋洋地奉承道:“恭喜恭喜,少侠年纪轻轻,武功已然大成,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楚吞吴鄙夷地看着他一眼,笑骂道:“寒碜你哥是吧。”

楚吞吴使用劲力抖动身体,如牛抖虱,身体上的水珠瞬间就消失不见,身体像是被烘干了一样。

楚吞吴再次坐在陆旬修身边,只是现在的心情跟刚才有天壤之别,判若两人。

咳咳....

正当楚吞吴感觉浑身精神抖擞的时候,内脏突然传来一阵针扎般的刺痛。

接连吐了两口墨绿色的浓状血块儿。

陆旬修看了眼地上的血渍,知道那是积存在楚吞吴体内的毒血混合物。估计楚吞吴的内伤还得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陆旬修提醒道:“悠着点,接下来一个月别乱折腾。”

楚吞吴大手挥了挥,脸上攒着笑,“心里舒畅,这点内伤算什么。”

楚吞吴的内心舒畅是因为陆旬修的一句话点破。

这个“话语点破”其实一点也不玄妙。

老一辈的武术家说过,学会练法的是弟子,学会练功的才是徒弟。

师父向徒弟传功,最终是要传一句话,徒弟往往会因为这句话顿悟到一些东西,从而勘破武学瓶颈,跨过门坎儿。

曾有徒弟向师傅请教何为虎豹雷音。

师傅答道,钟声如雷,余音袅袅。

徒弟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直到后来无意间敲钟的时候才参透到那句话的意思。

大致就是功夫练及五脏可以引起五脏颤动共鸣,共鸣之后又有余音。

形意拳“哼,哈”两字练的就是这个效果。

徒弟的心境随之豁然开朗,心情倍感舒畅,练起武来事半功倍,不久之后勘破了这一武学境界。

所以“话头”与武者的心境,武境之间是密切关联的。

每个徒弟在不同修为阶段所需领悟的道理各不相同,师父会视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话语指点,摸不准的时候只能盲目搭话头。

佛家禅宗管这种话叫“话头”,“参话头”,“打机锋”,“扣心关”都有这个意思。

陆旬修最后的那句“生死之间”就是话头精要。

楚吞吴被话头点悟,心门上的那一层窗户纸瞬间被捅破,楚吞吴感觉内心有一样“东西”开始吸取来自外界的阳光。

这样东西或许就是佛家所说的根器、道种、灵根,也是道家所谓的根骨。

用佛家的说法,一个人前世今生的恶端和福缘都会积累在根器上,根器上乘者今生百般皆顺,根器下乘者今世灾祸连连。

楚吞吴的“根器”一直呈现出“明珠蒙尘”的晦暗景象,晦暗消除之后,蒙在根器上的暗尘才开始清晰可见,并再阳光的洗礼下一点点被涤净。

实修武之人每个达到一个新的武学阶段,心门都会出现新的晦暗景象,晦暗之下会有新的暗尘蒙浊于根器。

晦暗消除的过程就是参透道理的过程,也是弟明白师傅那句话意思的过程;

而涤净根器暗沉的过程为堪破道理的过程,即徒弟慢慢练习达到那个武学境界的过程。

楚吞吴现在的情况跟那位徒弟的情况一般无二,他在陆旬修的点醒下刚刚参透这个道理,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将参透的道理实质性的勘破,涤净根器上的暗尘。

其实,楚吞吴和陆旬修的根器与别人的相比较起来十分独特,他们的根器“大”且“沉”,只是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没办法比较,所以他们察觉不到,别人也发现不了。

楚吞吴回到原地坐在陆旬修身边时,脑子里突然意识到另外一样东西,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敢于直面晦暗,这份勇气未必全都来源于自己。

更多可能是因为身边拥有像陆旬修这样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这种“拥有感”和“满足感”难以言喻,无法用其它东西代替。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楚吞吴笑叹道:“刚认识你那会儿,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武夫不像武夫,读书人不像读书人。每次闲下来就去读书。读的书也跟别人不一样,你看的书让人感觉很“枯燥”,你自己倒是看的津津有味儿。”

“身在这个时代的江湖,武功修为就代表着一切。金钱、权利,地位,只要你功夫练到家,要什么有什么。记得一百多年前,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要致富,先种树”,现在应该是“要致富,练武术”。”

“所以当时觉得你读那么多书,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楚吞吴扭头盯着陆旬修说:“现在我突然发现,你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哦?”陆旬修抬头仰望星空。

楚吞吴说道:“很多人是在用眼睛,而你是在用心。人的一生时间本来就有限,那些人把时间浪费在了没用的书上,确实可悲....”

楚吞吴摸着下巴补充了一句:“所以那样的读书人,还不如我这种纯粹武夫。我说的对不对?”

陆旬修哑然失笑,“我要说对,会不会有点儿太自恋?”

楚吞吴交叉起胳膊不忿道:“我突然感觉你有点不厚道,明知道读书有用,为什么当时不死命劝我读书?”

陆旬修气笑地反问,“你现在知道了,读吗?”

楚吞吴挠了挠脑袋,笑着说:“行,下辈子咱一定当个读书人。”

陆旬修无奈摇了摇头,随后又说道:“跟你打听件事儿,最近江湖快报上称,已经连续有好几位江湖人士在外面执行任务的时候莫名失踪。查不到原因,不过据说跟一家叫泽斯达斯的公司有关,你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隐天组是不是已经下达命令,对那家公司下手了?”

楚吞吴皱起眉头想了想,结果摇了摇头道:“不清楚,我最近哪有心情关心这种事,你不是也有腰牌吗?随便拽人问问啊。”

随后楚吞吴一拍脑门儿,“忘了,你现在退隐江湖,不能开启腰牌,怕隐天组追踪你。”

楚吞吴扭头问,“怎么啦?突然关注这个?”

陆旬修笑了笑道:“没事,随便关心一下。”

楚吞吴点了点头,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用肩膀靠了下陆旬修,嘴角神秘笑道:“拿出来。”

陆旬修问,“什么?”

“腰牌啊!”楚吞吴把手搭在陆旬修肩头上,说道:“现在你大哥我也算是一只脚在朝元境巅峰了,一只脚踏上云楼,你有没有进步?腰牌拿出来看看。”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