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十四章 封禅 上

大周成德十二年一月一日,大周皇帝周扶远急召当朝一品的所有大员,托付后事,此后,又召匆匆赶回的睿王等一众宗室王亲。

当日戌时前后,大周皇帝周扶远驾崩,享年五十六岁,谥号[大周光武皇帝]史称世宗,临死前将皇位传于皇九子、江王周定乐。

皇后谥号[大周孝仁慈惠德馨皇后],其子赵王周定樘追谥[枭王],与其父、与其母,共葬于皇陵。

一个月之后

——大周平景元年,二月十四日,建康皇宫,华盖殿。

华盖殿就在奉天殿的旁边,奉天殿是建康皇城三大殿的主体,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也就是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銮宝殿”。它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平时是绝对不会打开的。

奉天殿旁左庑向西边的称文楼,右庑向东边的称武楼。奉天殿的后面是华盖殿,外观如一座亭子,四面出檐,渗金圆顶,殿顶上还缀有硕大的金球一颗。殿旁东有中左门,西有中右门。每逢春节、冬至和周扶远的生日,周扶远都要在这里先行接受内阁大臣和宫廷执事人员的参拜,然后才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同时这里也是大周皇帝举行大典前休息、准备的地方,平日里此殿并不敞开,也严禁闲杂人等入内,但是今日,此殿非但殿门敞开,而且来来往往太监、宫女极多,似乎人人都在忙碌之中。

而在大殿的中央,已位居大周皇帝的周定乐仅穿着淡黄色的锦袍,平摊开双手,双目略显呆滞地望着宫殿顶上那金字匾额。

在他身旁,有几名宫女手拿着量绳细尺、仔细地替周定乐测量着身体,而后,她们要将所量得的数据送至皇宫内的御衣坊,替周定乐这位大周新任皇帝缝制崭新的龙袍。

事实上,龙袍的式样要缝制两套,一套是大周皇帝平日里起居、早朝时所穿的龙袍,以金线编制、辅以银丝,上绣一条单爪握着宝珠的五爪金龙,翻腾于云雾之中,而云雾之下,那是象征着天下的中土大陆以及十三只大小各异的鼎,意为[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这是历朝历代皇帝的传统,并非始于大周;

而另外一套,则是大周皇帝的祭天龙袍,以红色为底、黑色为辅,上绣着一条出火的五爪黑龙,张牙舞爪、对天咆哮,毕竟大周占的是火德。同时也是表示大周是一个以武立国的国家。

这套黑龙皇袍,一般而言皇帝仅在大周举行盛典时穿着。周定乐新帝登基,自然是要穿着这身龙袍。

本来,替新皇帝赶制龙袍,本该在十余日前朝中重臣丞相晏平江宣读前天子周扶远的遗诏前后便办妥,可问题在于,那时正赶上前天子周扶远驾崩,正值国丧期间,皇宫内外需要忙碌的事物太多太多,因此耽搁了下来。

而眼下,办妥了天子国丧事物,周定乐即将举行封禅大典,正式继位,因此,皇宫内的众太监、宫女们来不及歇息,继续忙碌起来。

再过两日,也就是二月十六日,便是周定乐在宗庙举行封禅大典、祭拜天地、并且正式登基为帝的日子,不得不说,时间太过于紧迫,毕竟两日前,朝廷这才结束国丧的盛典,将前天子、大周光武皇帝周扶远的遗骨送至皇陵。将皇帝葬入皇陵,同行的,还有大周的皇后谥号[大周孝仁慈惠德馨皇后],以及其子赵王周定樘追谥[枭王]。

大周皇帝

我周定乐竟然能够成为大周皇帝?

感觉真像是做梦一般啊!

尽管周定乐至今还未曾亲身早朝,朝中事物也一并由丞相晏平江,大理寺的旬达,礼部的晏明修以及二月初赶回健康的谢易等朝中重臣裁断,可这丝毫不妨碍周定乐对于日后亲临早朝的种种幻想。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令他颇为紧张的事要面对,那就是两日后在宗庙的封禅大典,因为据礼部晏明修的介绍,他周定乐那日需由乘坐皇辇,从玄武门,俗称“厚载门”取《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宫。先到在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之阳祭“天”之所——圜丘!

祭坛二层。第一层“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九级,广九尺五寸;东、西、北陛亦九级,皆广八尺一寸”。从坛的表面一直到坛基,全部秋以琉璃砖,四面以琉璃栏杆环之。第二层“周围坛面皆广二丈五尺,高八尺一寸。正南陛九级,广一丈二尺五寸;东、南、北陛九级,皆广一丈一尺九寸五分”,坛面以及栏杆均如第一层之制。他需要在那里诵读文书昭告苍天祖宗。

然后再马不停蹄的赶到在洪武门外的钟山之北祭“地”之所——方丘!其制式大致与圜丘同。圜丘与方丘,一个祭天,一个祭地,取“天圆地方”之意。是周扶远迁都之时感到“天地犹父母,父母异处,人情有所未安”,“乃命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大祀殿”,也就是百姓人所称的天地祭坛。这一次周定乐还需要诵读一次文书,这一次是昭告厚德大地。

然后,周定乐还得出建康城,去社稷坛,一个祭祀土神、谷神之所。在城之西南,背北向。社东稷西,各广五丈,高五尺,四出陛,第陛五级。坛用五色土,色各随共方。早期的社稷坛,实际是“社坛”和“稷坛”两座坛,共用一个地方,然后在全城百姓的面前,诵读文书,昭告社稷,祈求丰收。然后折去太庙,祭祀周氏皇族一系的祖宗之所,位于城东南,与社稷坛隔御道相向。四祖各为庙,“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座庙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设三门。每门“皆设戟二十四,外为都宫,正门之南,别为斋次”。正殿两廊,楹室崇深,功臣配享,左有神宫监。再念一遍文书,昭告祖宗,封禅继位,从字面上理解倒是没什么,可问题在于,他需当着那日数十万围观百姓的面,对天宣读祭文,那可是不容许犯丝毫疏漏的事,否则,非但大周周氏颜面丧尽,就连他这位大周新任皇帝,亦会受万民耻笑。

脑海中幻想着那时底下黑压压的人群,周定乐只感觉脑门有些发胀。

最关键的是,这一路下来,他就得少说背下五六篇拗口的骈文,还得一大清早天不亮就出发,不然哪里跑的完。简直就要将周定乐所有的兴奋都浇灭了有木有!

(本章完)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