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十章 见分晓

次日,张耀在《笔记惊魂》首映仪式上的发言盖过了电影上映的消息,人们先是惊讶他居然真的去参加了,然后看了发言之后又释然,这果然是他的风格。

前言不搭后语,极力想要说好话又总是不由自主的将心里话给说出来,虽然人们都知道他就是故意的,可看起来就是那么有趣。

于是乎,这种风格在晚上也流行了起来,被称作是“张耀体”,风格就是用干咳来断句,“咳咳”前面说出真实想法,然后马上转变语气从抨击转为公式化一样的褒奖。

“今天看了笔记惊魂的首映场,实在忍不住想说那是什么jb玩意咳咳,情节还是很流畅的。”

很多网友看了《笔记惊魂》之后,点评都是学着张耀的语气来,这无异于是将吴树山的脸打得更响,比一般的指责还要给力。

牛皮吹得越大,吹破之后被抨击得就会越猛烈,现在《笔记惊魂》和吴树山就是如此,上映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观众兴冲冲的冲进电影院就发现了真相,被骗了。

“之前的剧情其实还不错,但能不能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用惊叫来吓人?”

“开始我以为是科幻片,结果又是精神分裂片,其实这样的创意完全可以讲出一个更好的故事,可偏偏要让主角做梦,这就叫合理?合理得就像是一坨屎。”

不是做梦就是有病,几乎所有国产惊悚电影都是这样的讨论,观众早就厌倦了,张耀进入剧组的时候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可吴树山他们就是要死咬着不放。

明明用膝盖想都知道观众不会接受,吴树山还自鸣得意,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观众抨击的理由,也都是张耀之前就提出来的,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张耀也跳出来火上浇油,发表微博道:“憋着的一口气总算是吐出来,你们能理解早就知道剧情,早就明白很烂但出于职业道德不能将剧情讲出来的痛苦吗?”

如果他提前透露剧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受骗,《笔记惊魂》的票房势必会受到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这样做,在影视圈里面这可是大忌,无论怎么样这种底线都应该守着。

没有上映之前怎么吹都行,反正别人无法指责,现在电影已经跟观众见面口碑顿时急转直下,几乎是每个看过的人都忍不住出来骂娘。

“我一直以为张耀骂笔记惊魂是烂片是恶意的,没想到是善意的。”

“除了林致琳依旧很美,镜头很华丽之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闹了半天居然是做梦,看到这个解释就像是被喂了一坨屎一样。”

“难怪林致琳和李杨完全没有参与电影的任何宣传,只怕她们早就对电影失望了。”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吴树山这样不要脸的,这特么也好意思说是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结局也能让你吹上天,屎吃多了都吃出香味来了是吧?”

“可惜了林致琳,其实从她之前的微博和采访都可以看得出来,开始她对这电影还是很重视的,结果遇到了吴树山这样一位,哪说理去。”

林致琳和李杨虽然没有表达任何不满,但网友们还是猜中了真相,本身她们不闻不问的冷处理就很有问题,一看就看得出来。

一般来说,就算再忙无法亲自参加宣传活动也会用各种办法声源,比如说录歌视频在首映仪式上播,又或者首映当天发微博呼吁粉丝去支持,但这些他们全部都没做。

这样的情况,就差没有直接明说这电影跟他们完全没有关系了。

这时候吴树山也突然噤声了,不像之前那样动不动就出来蹦跶,有影迷跑到他的微博骂娘,他就干脆关闭了评论,其他的一句话没说,这是在避风头,反正目的依旧达到了。

光线网上,原来86的评分一上映就被拉到了71,这还是依旧有不少水军在奋斗的结果,随着上映的时间更长,这分数还得继续往下走,水军再多也挡不住。

转而再看另一边,鉴于“相干性”这个片名难以理解临上映之前张耀将片名改成了彗星来的那一夜,在光线网上从被恶意刷的不到三分飙涨到了88分。

十多万参与了评分,40%多的人给了五星好评,之前闹着要抵制的人本来规模就不大,电影上映之后更是直接消声灭迹,因为看过都知道并不存在抄袭一说。

《彗星来的那一夜》灵感来源于《笔记惊魂》,这是张耀之前就直言不讳的表示过的,现在人们都明白了,张耀是将吴树山认为的糟粕给拿出来拍了一部好电影。

后者舍弃的创意前者拿了过来,同时经过更深层次的挖掘之后交出了这样一份让人惊喜的答卷,而且虽然借用了创意,但剧情和表述方法都完全不一样,更别说现在的《笔记惊魂》完全背离了初衷。

跳过评分不谈,《笔记惊魂》除了被骂之外再没有任何话题,影迷们骂一句发泄不满之后就彻底将其丢弃在了一边,而《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影评区却是热火朝天。

“我现在还有些懵,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感觉根本就没有看懂。”

“这种电影本身就不是看一遍就可以的,第一遍看完才知道之前一个不注意就错过了太多的细节,已经准备去二刷的走起。”

“提醒还没有去看电影的朋友,不要嫌开头沉闷,要竖起耳朵去听瞪大了眼睛去看,因为这电影就跟宣传海报一样细节做得太精妙了,一走神就会错过的。”

看过的网友都大呼烧脑,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解析,感兴趣的都在相互交流,从对方嘴里发现自己忽视的细节,然后忍不住再次走进电影院。

就连影评人也不得不由衷的感概,虽然张耀的剧组是草台班子,拍这个电影就只花了五万块钱,但这次还真是他赢了。

除了在票房上《笔记惊魂》先下一城,其他各方面都是被完爆,话题性和影响力更是无从说起,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