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92章 老丈人来了

“降龙军?狗屁的降龙军!!”

“混账,一帮混账!”

宋庭,皇宫。

朝会刚刚结束。

高俅便在蔡京的陪同下,来到御书房向徽宗汇报了这个噩耗……

三十万平叛大军全军覆没。

平叛主帅张经衡殉国,被武松下令吊死在了淞山主城门口!

渠县,祁县,林县,吴县,兰洋县等西南路十一个县、镇,要么起兵响应梁山的起义,要么就是被梁山军直接攻克……

武松起义之后,更是亲自拉起一面火红旗帜,号降龙大军。

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是一举拿下了宋朝近六分之一的江山!

徽宗大怒,同时心中更加畏惧!

握着密函的手都在颤抖。

“陛下,那武松手下现有县城十余,兵马十七万,另外江南一带,也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名叫方腊的草寇,部下人口四十万……与梁山成左右呼应之势,现今这两支起义军队已成气候,是朝廷心腹大患!???.

臣等建议,应立刻调遣单州团练使韩世忠出击讨伐!”

“韩世忠?”

“他能行吗?”

徽宗忍不住陷入沉思。

少顷。

他便是突然看向蔡京,眼里充满希冀,问道:“蔡卿,能不能不打?他们反朕,不就是因为穷,想要钱吗?你去告诉他们,朕给他们钱,十万两…不,百万两!他们要多少,朕就给他们多少!!

让他们不要反……”

“陛下……”

蔡京听罢,忍不住皱眉打断他,道:“据我所知,梁山寨的起义首领武松与麾下林冲、鲁智深等人都曾与高太尉有过过节,想要用金钱收买他们怕是不可行。”

高俅身子一震,难以置信地看向蔡京。

但在看到陛下将埋怨目光看向自己的时候,他也是赶忙抹一把额头冷汗,立即说道:“陛下,那武松与林冲等人都是刁民,不服朝廷管教,这才会与臣起那所谓的冲突……他们从一开始就有反心,更是在之后投奔了梁山,臣当初招安梁山失败,就是他们从中作梗!!”

“朕不听这些,你们赶紧给朕拿出切实可行的主意来!”

徽宗不满咆哮。

蔡京连忙道:“陛下,稍安勿躁,我听说那武松与宿大人的女儿李才媛私交甚好,如果想要说服武松,臣以为……唯有让宿大人亲自出马走一趟淞山主城最为合适!”

“哦?那还不快让他去?”

“不过陛下,说和劝降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出兵剿匪同样迫在眉睫,臣还是认为调韩世忠回来平叛最合适!”

“行,快调快调!!”

徽宗想也不想,立刻点头同意。

“陛下,剿匪平叛乃是大事,还希望您能告知内务府以及户部调配足额钱粮,再让兵部配合,能够让臣调集更多军队……”

“允了允了,你快去!!”

蔡京与高俅见状,忍不住相视一笑。

……

淞山城。

这是一个人口逾三十万的宋朝特大城市!

经济发展繁荣,富商遍布。

城中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这一切,却都是梁山拿下淞山城之后才有的盛况!

同渠县一样。

淞山城的守备军也是自己开门投降的。

当然,这都要归功于渠县方面开的好头……

蔡京高俅之流鱼肉百姓,搅得整个大宋上下怨声载道,国不像国,家不成家,百姓们苦右脉久矣!

所以梁山寨的起义,以及后续不断传来的捷报,都是促使淞山开城投降的根本原因!

而此时的淞山城,也是梁山义军除山寨之外,最重要的前线大本营!

此刻,距离武松率众反击,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

大理国的物资也到了。

全国各地的丐帮帮众们也都在积极向着淞山附近靠拢。

几可说——形势大好!!

也是在这个时候。

江南方面,方腊也起义了!!

武松知道这个消息,还是从林冲的嘴里。

这会儿,他正在城主府内与段灵鸢继续研究神威大炮的改进方案,当即,他便是忍不住放下了纸笔,嗤笑说道:“方腊?他这个时候不来投靠我们,竟然选择自己起义?”

林冲点点头,想了想道:“武大哥,这方腊,咱们要不要派人过去招安一下?毕竟都是同样准备起义的队伍,至少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他和咱们不一样。”

武松摇头,语气不屑:“那是一个只会旁门左道的家伙,成不了气候,不必在意他。”顿了顿,武松忍不住又道:“不过,咱们倒是可以派两支队伍过去江南接应,一旦方腊被朝廷剿灭,我们也可以趁乱直接收编了他的队伍。”

说到这方腊,武松那是真的半点好感都没有。

丫就直接是一神棍,而且起势之后想的也不是国泰安民,而是掠夺与鱼肉百姓!!

那才是真正的土匪强盗!

林冲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刚准备说话。

这时,一个守卫突然小步跑了进来。

“大王,朝廷方面来了一个使者,对方自称姓宿,说与您有旧,想邀您在城外落泊滩一见!”

“使者?姓宿?”

“是!”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