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十二章

忽忽数十年晃眼而过,这片大地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如明历史有着极为相类的轨迹,从此衍生出来的制度文化亦是大同小异。

在其中,禹王九鼎的神话传说亦是多有流传,并非局限一界。

当然,其中有一些确实和罗兰家族继承自大夏王朝以及陈浮生亲手祭炼的一般,是品质极为上乘的法器灵宝,至于某些低级小世界里面流传的禹王九鼎,当然就只是王权象征,传承礼器而已,不含丝毫灵性威能。

陈浮生目前所处这处球形世界的东方地界,恰恰也有九鼎故事流传。而从依附此方天地的诸多暗面世界反过来推演此界上古时期的盛景,再联想到天庭对此界的重视程度。陈浮生可以断定,这一世界的禹王九鼎品阶怕是还要超过大夏王朝传承万年已然祭炼到法宝级数的禹王鼎。

甚至陈浮生可以清晰感应到,进入此界之后,禹王鼎便与天地间建立起一种玄妙感应,应和着冥冥当中天地大道韵律而微微震颤,吞吐气机,恍如活过来一般,远非在诺兰德大陆和巫师世界那样死气沉沉。

只是陈浮生亦是感应到,禹王鼎并未完全融入此界当中,否则的话,根本无需为他灵体特意开辟出一片小天地出来,他应该作为“地主”一般如鱼得水才对。

这其中固然有此鼎乃是陈浮生自行祭炼,非是此界原生的缘故。

另外便是和那道源自赤帝的人道化上的继承联系。

禹王鼎居然会漂洋过海,流落此地委实有些意外。

————

有关此方天地的无穷信息从心头流淌而过,陈浮生双手两相交叠复又分离,对于其缘由已经大致有所猜测。

这个世界地理极为奇异,数块大陆在千万载之前乃是浑然一体,只是后来分离开来,继而衍生出不同人种,文明。

这是这个世界目前公认的一种认知。

当然,在陈浮生这样经历丰富的大修士来看,还要更加深入一些。

那块囊括了如今几乎所有大陆岛屿的原始大陆在分离之前,其实本就是数块大陆拼凑而成。其上人种,文明,物种等本来根源便自不同。

在他看来以及收集到的消息来看,如诺兰德大陆与大夏王朝所在神州世界以及诺兰德大陆每每相隔一段时日后,会在空间位面层面上有短暂重叠。这个世界也是如此,只是要更进一步,几个世界已经彻底整合为一体。

在此过程中,灵气流溢外泄,造就无数暗面世界这种其他世界极少出现的事物存在。

而在经历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元气法则相互碰撞冲突之后,渐自统一,力量趋于平衡,几方世界所化的陆地也便顺势脱离开来。

按照陈浮生出身世界的地理,以及这个世界的考证,在无数岁月之前,陈浮生目前所处的这一方陆地,与对面并非完全断绝,而是有一道极为狭长的大陆桥连接互通,两片陆地的物种可以借此来往。

只是后来,大陆桥断裂下陷,形成海峡,在流水作用下,距离愈来愈大,才彻底断绝了联系。

显然,在古时,这片大陆国事动荡,互相征伐之际,有此方大陆的人种携带了那尊禹王鼎跨越大陆桥或者还没有多么宽广的海峡前往对面大陆。

说不定当时迁移之日,他们还怀揣着有朝一日重履故土的想法,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海峡扩张,而灵气衰落,种种神通异能彻底断绝,却是使得这种想法彻底变为奢望,不知多少岁月流逝,远行的这些人在适应了当地环境后,演变为“土著”民族。

未料到,神通消散,科技等格物之道大兴,机械造物飞速发展,人力再一次胜过自然之力,开始了所谓大航海时代。

之后,就是一段早已注定的血泪历史篇章,迁移而去的“土著”民族基本被屠戮一空,仅有的文明彻底断绝,领地被随船只而来的异族人占领统治,数百年过后,再无人晓得这些本来就被掩映在历史风沙中的秘事,一直到陈浮生带着禹王鼎分念来访此界。

————

“唔!那个国家国力如此强盛,虽然人道秩序较为松散,难以凝聚为一,倒也不可轻视,而且我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一口灵性快要消耗殆尽的禹王鼎上。目前我能发挥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些,想要事半功倍,还是需要建立自己势力,有一批得力属下代为驱走才是正理。”

收回目光,陈浮生在心中暗暗盘算开来,其实他在这方世界并非全无根基,而是早有落子,而且地位,能力,都非凡俗之人,一旦发动,就能搅动风云无数。

只是距离他的目标犹有很大一段差距,而且这些人也不是集中在他将要前往的目的地,多少有些远水不解近渴的意思。

“嗯,也不一定。”

再次将这个世界的信息在心头整合归纳,陈浮生双眼蓦然一亮,发现了一些他之前忽视或者说虽然注意到但却不以为意的地方。

现在再看,其中却是有一些可供利用的地方,稍一推演,便自形成一个大略计划,可以将他之前的布置最大限度整合利用起来。

“嗯,先去新罗,看看那个金明德手腕如何,是否达成所求,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一次在新罗,或许能够找到一些东西,印证我的推测,继而解决某些萦绕我许久的难题疑问。然后再取道扶桑,经由琉球。”

这个路线选择对陈浮生而言,并不如何难以决定。

毕竟,他对新罗最为熟悉,曾经在此留下的痕迹也是最多,尤其其中一些布置或许对于陈浮生将来真身降临此地有所助益,虽然陈浮生也清楚这个朝鲜与他所认知的新罗似是而非,并非一个。

但他相信,其间的联系,绝对不止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