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禅诗净解》附录-《西游记》与《封神榜》

附录《西游记》与《封神榜》

我现在有几个问题请教师父:《西游记》是一部历代大众喜欢看的历史名著,被编成电视剧之后更受大众欢迎。但是,我从小时候看这出戏就觉得唐僧太窝囊了,观音菩萨怎么会叫孙悟空拜他为师?而且还教给唐僧一个紧箍咒,专治惩恶扬善的孙大圣?唐僧什么本事也没有,能教给徒弟什么呀!这个故事从佛教的观点应该怎么理解呢?

妙法老和尚答:“我觉得一个懂得佛法的人,应当这样理解《西游记》:唐僧原来讲的是自己修自己的小乘佛法,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化现成一个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就是唐僧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而修行之路不是平坦的,充满了艰难险阻。”

“唐僧的三个追随者,实际上集中体现了众生‘贪、嗔、痴’三种恶习。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睡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只有守戒才能获得智慧,所以叫悟能。孙悟空代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但脾气大的人。取名悟空,就是告诉这些人要知道一切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而沙悟净是指那些生性憨厚的‘老实人’,因为不明白佛法,造下了杀生吃肉的罪业(他曾在流沙河吃人为生,取名悟净是要他修净行,要想出离三界必须慈悲不杀。而身为师父的唐僧,四大皆空,不被财色名利所吸引,在生死存亡之际视死如归,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他在悟空破杀戒不听教诲的时候念紧箍咒,意味着用戒律来约束他,令他改邪归正。”

唐僧不会腾云驾雾,不会变化,只知一心念佛,表明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有神通。你看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在妖怪的神通大于他的时候,不是也束手无策吗?然而邪不压正的,在一心念佛的唐僧有生命危险时,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逢凶化吉,助唐僧遇难呈祥。再说,那些猴子对付不了的妖怪,多是哪位圣人的侍者或坐骑之类跑下来作怪的,这应当理解成菩萨、仙人为帮助唐僧早证圣果,有意制造的障碍。“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唐僧在生死悠关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怪过观世音菩萨让他取经啊!

孙悟空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如果佛想把大乘经典交给唐僧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者由孙悟空去取不就省事了吗?所以,这部《西游记》是告诉我们修行的艰难。在每一个学佛团体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求佛道。佛教的团体就是个大熔炉,兼收并蓄。佛法是至刚的,无坚不摧;佛法是至柔的,无往不利。只要大家禀持修行的正念,就可共图大业。所以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师徒四人终于拜见了佛祖。然而在去藏经阁取经书时又遇到了障碍,这实际上是说只要未成佛,就会有无明,也是说只有舍,才有得。归来途中,所有佛经都掉进了水里,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佛在《金刚经》里也曾说过‘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同时也是说到了末法的后期,从《楞严经》开始,所有经书的文字都会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其实我的这种解释,是在以正纠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西游记》和《封神榜》本来就是佛道相争,互为攻击的产物。近代中国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曾讲述了这两部书的来历:‘当年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跑来听后都作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朝廷为化解矛盾,令长春观改名为长春寺,白云寺更名为白云观。道士们并不服气,写了一部《西游记》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就能看出它的真相。最厉害的是小说中描写唐僧取经回到通天河,全部佛经泡水后文字都没有了,只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是影射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佛经全部是假的。可惜的是世人误信《西游记》,却把真正记载史实的《西域记》埋没了。针对《西游记》创作的小说《封神榜》是和尚骂道士的。从这个观点看它,就看出处处都是骂道士的。比如说道士修仙必有劫数,要挨刀刃。看这两部小说。如果不明白它的佛道相骂的关系,便会认假为真。所以要明是非,辨邪正。’(请参阅《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

以上是妙法老和尚对《西游记》的解释。他还建议我们熟读《楞严经》,就可以具备择法眼,多读大德高僧的著作就能开启自己的智慧。

(现代因果实录:果卿居士

关于神通

问:佛教要求修行者断欲去爱,才能有所成就。密宗也是佛教,不断肉食也不提倡断爱欲,照样有人修出高境界。佛法为什么自相矛盾?另外,修行的目的是不是要获得神通?

答:修行的目的不是为的要出神通,更不是要标新立异,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要去掉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里转来转去,因为无明所染着的贪、嗔、痴的恶习,恢复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好像《妙法莲华经》里讲的。我们每个人本有光芒四射的如意宝珠,因为一时的不小心,滚落在污浊的泥土里,沾染上许多污垢,覆盖了宝珠本有的光明。佛就是光芒四射的如意宝珠,众生就是被污浊覆盖了光明的宝珠。如果我们在听经闻法,明理之后,当即回光返照,知过即改,既知即行,烦恼转为菩提,无明即是光明,众生即是佛。因为滚落在污泥里的宝珠各自沾染的污垢成份不同,有顽固的,有不太顽固的;有厚的、也有薄的,所以去除的方法也就不可能一个样。有的需要刀砍斧凿,有的需要拍打冲洗,有的只需要用毛掸子掸一掸,或者吹几口气就会显露宝珠的本来面目。这也是修行需要有诸多法门的道理,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其实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去伪存真,见性成佛。

至于可以吃肉、不断爱欲也能出现大神通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佛度化众生的方便法。因为,如果说吃肉有爱欲就不能成佛的话,那么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带的人今生就会失去念佛念经亲近佛法僧的信心和机会了。喜欢参禅打坐的人,能够有坐着往生,不坏的肉身,预知时至等瑞相。喜欢念佛的人会出现念佛成片,莲花接引,佛菩萨现身的瑞相。那么如果没有条件断食肉、去爱欲的就不能修行证果,那不就把这一地域的众生拒之于佛教门外了吗?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些生活在边地因自然条件所限生活比较艰苦的众生,不正是佛要度化拯救的对象吗!佛既然能以鹿身度化鹿群,自然会以各种方便法度化受苦更深一些的众生。所以佛菩萨才会教以密法,在不断欲的条件下,示现种种瑞相,鼓励此域众生精进修行,增长慧根和福报以求将来离苦得乐。

佛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里讲得很清楚:“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我们要想获得究竟的智慧,就必须依教奉行。

佛灭度后,奉佛之命,应身生到末法之中的菩萨及阿罗汉,都会以各种身在各种群体里度化众生。那些有神通的大德高僧是我们学佛路上的领路人,他们的神通是帮助我们开悟的,会使我们猛醒。刻苦修行能够出离苦海,获得正觉才是目的,并不像武林里学会功夫,让你去打打杀杀。然而当你真的到了“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那就“无为”而无不为了。所以神通是修得,而非求得。再说每个人来世间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有用神通警示人诸恶莫作的,也有专门讲经说法的,更多的是闻法修行的。有的人苦修了几十年也没有什么神通,但不等于不能证果和往生极乐国土。有的人神通广大,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清净的心,必能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做许多事情。如果不能摄心守戒,利用神通骗取他人钱财,不久他的神通就会消失,或堕入魔道,或被国法制裁,这叫“失道寡助”,将来必堕地狱无疑。

所以,学佛的人千万不要舍本逐末,迷恋神通,应当去掉一切妄想执着,脚踏实地的如法修行才不失正道。

(现代因果实录:果卿居士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