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374章 日不落帝国的沉没1

武爱华到是显然非常自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能够杀得死他。彩虹,一路有你!近距离有的申仁保护,远距离他可以随时乘坐飞机离去。即便万军丛中,也可以通过“龙巢”从地下和水下逃走。

当然,如果有谁把武爱华逼到这么惨,那么,后果也不是某人或某个国家能够承受的。

希特勒非常热情地接待着武爱华,同时与武爱华展开了内容广泛的闲聊式、朋友式会谈。希特勒在等武爱华开口,他送来的战舰和飞机在哪儿;而武爱华则根本就是对希特勒这个人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个偏执狂在二战中给世界各国带来的灾难确实非常巨大。从一般人道意义上讲,武爱华是不可能喜欢和欣赏希特勒,但这并不排除武爱华对希特勒的“兴趣”。再说,人类从来就是成王败寇,假如二战德国赢了,又有谁能够说希特勒的不是?

“总统先生,你答应的战舰与飞机,这次没有带来?”希特勒实在忍不住了,在晚宴时小声地问了一句,好在希特勒这个也不算失礼,因为武爱华精通德语,而希特勒又是小声说的。

“呵呵,元首阁下,按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你着相了。我既然答应了,怎么可能没有带来呢?”武爱华说道。

武爱华确实带来了,因为他已将“龙巢”交给孔武,由孔武和德国海军雷德尔元帅以及空军戈林元帅联系,由孔武去将“龙巢”中的战舰和飞机“放”出来。虽然这样每百吨要增加1点功勋值消耗,但武爱华这点小钱,还花得起。

果然,就在几分钟之后,雷德尔元帅和戈林元帅联袂走了进来,“元首,中国方面答应的战舰与战机已交割完毕。”两人说完,同时向武爱华敬了一礼。这一个军礼,是二人对武爱华的敬意。

“啊,总统阁下,这个,真上太神奇了!”希特勒想了很多种可能性,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形。而这种情形,显然正是希特勒最愿意看到的。

没有过任何海空途径,德国领空和领海突然增加了一倍以上的战力,这让英国人如何打?假如英国人知道了件事情前前后后的真相,也许惟有投降一条路,或者英国立即向中国靠拢寻求“保护”才行。

在一般性的会见以及盛大的欢迎宴会之后,希特勒与武爱华又连续举行了三次秘密会谈。

希特勒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对的看法,以及在这次战争中的底线,当然希特勒也征求了武爱华对德国的看法。

“再不拿出一点真东西,看来是很难糊弄小胡子了。”武爱华认真地打着腹稿,如果将自己的主张兜售出去,获得希特勒的理解。

“对于地球上广袤的陆地以及海洋,一个大国对其没有想法是不正常的。中国,历来是个大陆国家,数千年来在大陆引领各族前进,那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华人,遍布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地方,就属于中国的底线。”武爱华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西亚和南亚次大陆呢。”希特勒决定顺着武爱华的思路,先谈谈亚洲。

“当然,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武爱华立即说道,“而我们同样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理当由德国这样的国家来领导。”

“亚洲,还有一个日本,需要我们双方认真考虑。”德意日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历史上那么紧密的联系,但希特勒还是决定为日本争取利益。

“日本是一个进化还没有完成的民族,他们的士兵缺乏纪律,他们的领导人缺乏理性。不过,如果他们真有实力,我想,肥沃的北美大陆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武爱华想了想,如此说道。

“事实上,日本本土的狭窄并不能养活数千万日本人,他们正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几座岛上没有石油、铁矿和煤矿,除了在一些山间的小平原种种粮食,在沿海打打渔之外,真是一无是处。而北美大陆则完全不同。其自然地理和资源地理的总和是日本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武爱华又补充了一句。

“总统阁下,你认为德国在占领英伦三岛之后,又该如何?”希特勒不可能单方面认同中国的价值观,同时,他还需要中国认同德国的价值观。

“向北非用兵。我们认为,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以西,北纬10度以北的地区,都应该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至于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则应该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

“那么,对于苏俄,阁下又是怎么考虑的?”希特勒直接问到最关键的问题。

“苏俄的欧洲部分,我们没有兴趣。我想,元首阁下应该非常感兴趣的吧?”武爱华反问道。

“哈,如果这样,中国的领土面积,将达到惊人的4000万平方公里以上。”希特勒表现出非常羡慕的神色。

“元首阁下,不可能是那样的。一些传统的国家或民族,我们不会采取直接吞并的方式,而是准备采取大中华联邦的方式,我们只需要与外交权利,至于各地,还是以独立国家参与大中华联邦为好。由此,我亦建议,德国最好也采取这种治理方式,特别是在处理苏俄内部的一些民族问题时,更要注意。”

只是,武爱华在这里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说。那就是中国的人口在这个时代,依然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通过移民的方式,完全可以在世界各地,建立一些以华人为主的共和国,这些国家虽然也加入大中华联邦,但其与中国的联系,却不是外族所能理解的。

“当解决了亚洲与非洲的问题,中国是否与德国一道,解决美洲的问题?”希特勒想到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心头就是一团怒火。

“没问题,我们从太洋洋向东,德国从大西洋向西;如果需要,我们会在美国西海岸登陆。”武爱华给希特勒吃了一个定心汤圆。

对于美洲,无论南美还是北美,因为地缘与化的关系,武爱华的兴趣不大。事实上,在后世,除了美国和加拿大时常在世界上发出声音外,其他国家几乎都可有可无,一直是世界资源的输出地。当然,马拿马运河是一支绩优股,只要有机会,就要拿到手上。

“我们是否形成一个件?”希特勒还没有得意忘形。

“可以。我们谈论的上述地区,那里的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大国,有责任去解救他们。”武爱华话锋一转,“但是,我们签署的这个件,只作为我们双方的协定,不对外公布。”

“这个,德国能够理解。”希特勒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此时,美国还在一边虎视眈眈,中国过早介入战争,对德国和中国都非常不利。

“美国,不是奉行的孤立主义和美洲主义吗?我们就让它继续孤立吧。看他还能坚持多久!”武爱华说的不对外公布,自然是针对美国的,在这儿,他只是顺便将话挑明而已。

最后,希特勒提出,希望中国能够援助德国一些b52b战略轰炸机,武爱华立即拒绝道,“这个,目前中国也只有几架,真要形成规模化生产,估计还要等几年。”

现在,德国与中国相比,德国强在工业基础和人口素质,而中国强在科技先进和人口众多。

由于出具的科技产品或技术,是综合了后世各国技术而得来的,因此,其技术标准与现行世界各国的并不一致。譬如系统出品的b52b,并不只是美国历史上的技术,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也因为如此,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国,譬如出口到日本的坦克,日本想要模仿生产非常困难,1937年他们从渤海湾打捞起的那一架国防军的战机,后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爱华慢慢地放开了军品出口。真的等对方模仿到位时,武爱华又会拥有更先进的东西。只要中国一直在引领世界工业技术,就什么也不用担心。

在印度洋上的邓尼茨潜艇编队,没有去毛里求斯招惹英国人的轻型舰队,而是在获得补给后,悄悄地绕过了所有的是非之地,径直向德国本土赶路。

不声不响的邓尼茨,让大英帝国上下顿时陷入了迷惑之中。在印度洋上花了那么大的代价,竟然扑了一空。根据此时潜艇的技术水平,德国潜艇编队肯定是需要中途补给的,可是,非洲大陆东西海岸,密布的英国情报人员以及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游弋的英国舰队,一直没有发现德国潜艇编队的身影。

即便在南美的巴西,那里有一些德国移民,但英国人的眼线同样很多。可以肯定地说,德国潜艇编队并未出现在巴西海域。

那么,德国人藏在哪里去了呢,不会又返回中国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的迷茫渐渐变成了恐慌。他们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越来越看不懂德国人了。

不过,英国人的恐慌并没有保持多久,他们就得到了一个对英国来说极其不利的情报。邓尼茨的潜艇编队于1941年3月1日回到了德国本土,其潜艇不是30艘,40艘,而是惊人的70艘。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