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一五章 尊重你的不同

光脑提示:你现在看的是盗文,或者订阅率太小。萧琮与她闲笑一阵后,便讲今日的课业。

申正二刻,课业将结束时,萧琰和兄长说了声,便在离去前去了内院一趟。

自从那次试衣时得知沈清猗因气血不足而手足冰凉时,她就上了心。试完衣就嘱咐菘蓝,说以后不管出门还是在屋内,都要让少夫人带着手炉。下一次来承和院时,又到内院问白苏,少夫人有没有开药调理。白苏回说,少夫人每日朝食都有用调理气血的药膳,萧琰这才略略放了心。回头却又忙着翻药书,寻找有调理气血功效的药材,这般忙乎了半个多月

轮到二十二日的药课时,她也不忘询问沈清猗,药膳如何,气血调理的药方如何。

沈清猗被她问得脑仁疼,没好气白她一眼,“就你这半调子的药学,还能给我下方不成?”

萧琰一脸认真的表情,“我要督促阿嫂用药,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沈清猗寒冽的眸子横了她一眼,“我自个的身子,难道还没你上心?”

白苏在一旁轻笑说道:“十七郎君这是关心少夫人。”

“就是!”萧琰郑重其事道,“阿嫂是我最关心、最喜欢的人!”她一连用了两个“最”,还加重语气的点了点头。

沈清猗心口一跳,随即斜眉看她,“最?”

明知道萧十七言辞夸大,她的指尖却烫起来——手炉太热了。

她手指一滑,袖中的手炉落在了膝上。

萧琰毫不犹豫道:“除了娘子、阿兄,我就最喜欢阿嫂!”

她眉眼笑开,纯妍如莲,醇酽如酒。

沈清猗没有喝酒,她喝的是茶。

从小到大除了母亲,她从未被人如此明白的说“喜欢”——似乎张氏那个十五郎,陆氏那个十九郎,还有周氏那个几郎说过?当然,萧琰的“喜欢”不是那种喜欢,她知道。

正因为知道,她才有些慌乱。

如果是男女间的喜欢,她早就冷眼过去,一巴掌拍碎。

正因为不是,她才抑不住的欢喜。

她不否认自己喜欢萧琰,喜欢有这样一个美质如玉、又纯澈如水的弟弟。

但从未经历过姊弟相处的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萧琰这种直白道出的“喜欢”。

一时脸上微热,她有些仓促的端起榻几上的茶汤,掩袖喝了一口。

茶汤煎得很酽,因为萧琰喜欢,里面又放了牛乳,浓酽又香醇。

沈清猗这会觉得像是喝了她埋在母亲院树下的桂花酒,因为初次酿酒的青涩,带着些涩味,但因埋的年头久了,又浓醇得醉人。

就像萧琰此刻的笑,醇俨如酒。

她可以有这样一个弟弟吧?沈清猗这么想着。

她的唇边已不觉溢出笑意,伸手放下茶盏,白了萧琰一眼,责斥似的道:“以后可不许说这样的话了,知道么?”寒雪似的眸子看着萧琰,却不带半分寒意,只余下雪的清和澈,“咱们最关心的人,是阿父、阿母。小孩儿,就会胡说八道。”

“是,是。”萧琰笑嘻嘻点头,身子向前挪了挪,伸手握住沈清猗的手掌,晶澈的眸子里跃动着欢喜。

虽然她和四哥萧琮亲近,但终归是兄妹,不能像姊妹那样,可以亲密无间,晚上还可以躺一被窝说悄悄话“哎,阿嫂是我姊姊就好了!”她低声呢喃出来。

沈清猗反手握住她,清声悦笑,“阿琰,长嫂如姊!”

这是她第一次叫萧琰“阿琰”。

嫂子很少这么叫小叔。

只有亲近的兄姊才这么叫。

萧琰怔了下,旋即兴奋跳起来,踩着锦袜在地毯上走来走去,声音激动,“阿嫂,我们结拜吧,结拜兄妹,哦不,姊弟,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你,还有阿兄,正好三人,哈哈,三结义。”

沈清猗嘴角扯了扯,“你和你四哥本就是自家兄弟,结什么义?”又失笑,“还有,我跟你阿兄已是夫妻,结什么刘关张?”

白苏、青葙早忍不住扑哧低笑起来。

“哦,一时激动忘了”萧琰拍了下脑门,又笑着走回来,跪坐在沈清猗面前,“那咱俩结义吧,刘、关、张少了一个,只能刘、关了,哦不对,刘玄德是主公,咱俩应该是关、张结义。”她兴致勃勃的。

“那你是关,还是张?”沈清猗忍不住逗她。

“啊?”萧琰呆了下,“这是比喻吧,只是比喻。”关、张长成那样,太嗑瘆人了。

“想一出是一出。”沈清猗斜睨她一眼,“姊弟之情是用心,不是用头磕出来的。”

“好吧。”萧琰有些失望,转眼看见榻几上的茶汤,又有了主意,上前双手端起,退后跽直身,恭恭敬敬的奉前道,“弟弟萧琰敬姊姊茶。”

沈清猗不由轻声一笑,这瞬间仿佛冰雪在悄无声息的融化,容颜如春晓之花绽放,眸子清冽晶莹得让人有些目眩。

她伸手接过茶碗,微笑饮尽。

萧琰眨了眨眼,从方才的惊艳中回过神来,再次觉得沈清猗很好看。

当然,要多笑笑。

晚上,萧琮知道了桃园结义的事,哈哈直笑,道:“以后清猗多了个弟弟,阿琰多了个姊姊,甚好。”

沈清猗勾起唇角道:“可惜只有桃园二结义,没法凑成仨。”

萧琮哈哈大笑,觉得他这个弟弟,有时真是可爱的紧。

*

过了几日,天上又飘起了絮片般的雪。

夫妻俩卯初起身,辰时出门,一去睿思堂,一去盛华院,分别给父母请安。

萧琮给父亲请安后就在睿思堂用朝食,然后上衙,直到午时落衙才回承和院。沈清猗陪同安平公主用过朝食后,上午若不处家事则回,若处家务,一般午时才回承和院。夫妻俩一起用昼食。

这日昼食后,萧琮照例去外院午休,沈清猗在寝房外间歇榻上小憩两刻便起身,洗漱后用了茶。白苏上楼禀报说,庄头和铺头都到了。

这些庄头、铺头都是她的嫁妆奴婢。

吴兴沈氏作为膏梁士家,嫡枝嫁女的嫁妆是有规矩的,说十里红妆都不能形容,何况沈清猗是以嫡女身份嫁的兰陵萧氏的世子,嫁妆更不能少。沈清猗的父亲沈纶亲自过问嫁妆单子,就算陆氏对沈清猗母女心怀怨恨,也不敢在嫁妆上克扣,或以次充好,否则被鄙薄的将是整个沈氏。

故而,沈清猗的嫁妆很丰厚。

除了一箱箱的金银铤子和青钱外,还有各类贵重木材打制的家具,以及金银玉首饰和皮毛丝帛之类,还有田庄和铺头。因为沈清猗是远嫁贺州,江南的田地铺头都用不上,沈氏必须在河西道与相临的河内道置买——当初定亲的是陆氏亲生女儿,陆夫人置买这些当然尽心,谁知道多年筹办最终却是便宜了沈清猗,陆氏气得吐了口血。

不过,沈清猗最初没顾得上料理她的嫁妆,一门心思给萧琮治病,若萧琮治不好,她的一切都是白搭。直到萧琮寒疾拔出后,她才有了心思整治名下的产业。那些和沈氏有首尾的随嫁奴婢她都不放心,虽然契纸在她手上,但这些奴婢的家人却都在沈氏。沈清猗有心更替,却也不能一下全部替掉,否则引人闲话说她与娘家不和。

于是,她向公公萧昡要了几个人。

沈清猗向萧昡要人,等于将她和娘家的矛盾袒露给萧昡。

一般来讲,没有娘家倚靠的世家女子容易遭夫家鄙弃,但沈清猗知道萧昡不同——正是要她和沈氏没有多少瓜连,才敢用她。

萧昡的回报很快送来了。

没两日,大主管萧存贵送了十五户奴婢过来,连同一家老小的契纸,从此这些奴婢全家都只是沈清猗一人的奴婢。

她将这十五家奴婢分别安置到随嫁中的大田庄和重要铺子,一开始只是占据次要或不太明显的位置。再寻岔子,揪错处,不慌不忙,一个一个的替换,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也只替换了一半,那些在沈氏很有关系的她都没动。不着急,慢慢来。若让沈氏觉得不能把控她了,母亲在沈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她必须小心筹划。

她有时痛恨自己不是男子——大唐律条规定,士身庶出之子成家立户后,若有了功名,可将生母接出奉养。

但母亲从不遗憾她是女儿,常笑着说:“我的文茵比郎君聪明着呢。”

文茵是母亲给她取的小名,出自《诗经·秦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很文柔的词儿,其实是指虎皮——母亲希望她外柔内刚。

可惜她内则刚了,外却无柔,母亲常叹息着抚摸她的头,“我的小文茵寒彻如雪,冷冽如冰,唉,小娘子要多笑笑才好”又说,“太锋利的剑,没有剑鞘掩着,也会伤着自己呀。”

想起母亲的话,沈清猗唇边扯起一分薄淡笑意,冷冽的眸光却一如院内的寒雪。

赤芍服侍她穿了风氅,菘蓝将装了炭的手炉递过去,与白苏一起,一左一右随侍着沈清猗下楼去了西阁,接见这些田庄和商铺的管事。

大半个时辰后,庄头铺头们神色恭敬的离去。不管是真心恭敬,还是假意恭顺,这兰陵萧氏府,都不是他们能撒野的地儿。

在宗祠歇山檐顶的两端,又各用生铁浇漆铸着一只展翅腾空的鹰——萧氏的河西先祖萧铖立祠时说:“兰植根于地,此为萧氏之魂,鹰翔于天空,此为萧氏之魄。魂魄俱全,方为兰陵萧氏。”

萧琰手指摸着剑兰的蚀刻,目光望着那飞鹰锐利的双目,劲展的双翅,铁钩似的脚爪,她心中仿似卷起浪潮,涌起一股立于地、顶于天的豪情。

或许,所有的萧氏子弟,无论男女,头一回跪坐在这肃穆宏大的宗祠广场上时,都会油然生出这样的豪情。

这就是兰陵萧氏。

萧琰心想,她喜欢这个家族,因为它的“魂魄”是那样的切合她的心。

不一会,广场上有了簌簌的脚步声。

少顷,东面的锦垫上就有人跪下,是萧璋和妻子孙云昕(xīn,后面跪着他们的四个儿女。

萧璋目光掠过跪在前面的萧琮和沈清猗,落在萧琰身上,神色顿时惊变。

萧琰跪着的位置正对着沈清猗的身后,那是嫡三子的位置,她身上的玄色祭服的镶边和腰带的颜色均是朱红,这是嫡出的色,庶出是浅绯。

萧璋的眼色阴霾,转瞬惊怒隐在心里,深深看了萧琰脸上的银色面具一眼,便面向祠门端然而坐。

孙云昕心中也甚是惊诧,带着骄矜的眼色落在萧琰玄服的朱红襟边上,弯细的眉便挑了起来,盯在萧琰的脸上带着审视的打量。

萧琰微微侧头看去。

孙云昕与萧琰晶莹璀璨的眸光对上,目光顿时滞了一下,倏地回转头去,端然看着宗祠的大门,心口咚咚急跳了两声,那层隐隐浮现的敌意霎然沉了下去,一时间只想着一双眼睛已是如此动人,不知那面具下的容貌又是如何。

萧琰心想这位二嫂长得还可以,不过与姊姊相比差远了,眸光落在沈清猗纤细却挺直的背上,转眼收回,心忖这般候着也是无事,便默念着太上玉清经,半阖眼眸打坐,周遭的一切渐离她远去。

足音簌簌中,陆续有人在东西茵席上坐下。

附近跪坐的人都惊诧的瞅着萧琰跪坐的位置——嫡支何时冒出了一位嫡子?

萧琰脸上戴着面具又更让人奇怪。

但宗祠之前肃重,即使大家心里惊诧古怪,也只望上几眼,便都静静的跪坐着。

不出两刻,三十六列茵席上都陆陆续续跪坐了人。

萧珂、萧瑟、萧珑三姊妹跪坐在萧琰的侧后方。

萧瑟性子冷清,只看了萧琰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嫡兄”一眼,便淡然垂下眼皮。萧珑却是好奇万分,睁着漂亮的大眼睛,盯着萧琰的秀拔身姿,长而翘的睫毛扑闪着,看那样子,若不是在宗祠前,早已经扑上去了。萧珂只觉头疼,向太过活泼的妹妹警告了一眼,眸光掠过萧琰,心下也是惊诧万分,秀美端雅的脸上却看不出丝毫异色。

萧琤和萧玳来得晚,三十六列茵席差不多跪满了。

萧琤看到萧琰时,一双眼睛都要瞪圆了!

这混蛋怎么出现在宗祠前?

还是嫡、三、子!?

萧琤只觉得发晕,一阵气怒膺胸,指着她便要叱喝。

萧琮陡然回头,一道冷厉眼神射来。

萧琤从来没见过嫡亲兄长这么冷这么厉的眼神,他心中惊震,那喝声便哽在了喉头,指着萧琰的手也不由得垂了下去,在萧琮冷厉的目光下规规矩矩在兄长身后的锦垫坐下。

萧琮又警告了他一眼,才回过头去。

萧琤咬着牙,左转头,狠狠瞪着萧琰,那目光如果是刀子,早就将萧琰凌迟了。

萧琰却半阖着眼眸,仿佛没看到他般,让萧琤更是恨得牙痒痒的。但他性子再狂肆,却也不敢在祖宗家祠前生事。

十九郞萧玳跪坐在萧琰的西边,冷目飕飕的盯着右边的萧琰,在她的面具上尤其多看了几眼,眉毛挑了一下,冷森森的笑了。又向前倾头挑衅一眼萧琤,向他做了个“马”的口型,萧琤目光一利,萧玳睨眉冷笑。

卯初一刻,三十六列茵席已经跪满了,各支各房的人都到齐了,除了五岁以下的孩子和病弱不能祭祀的,以及因任职和游历在外的不能赶回的,兰陵萧氏五服内的族人全都聚集在这宗祠广场上了。

萧昡和安平公主一左一右扶着太夫人到了广场,在最前面跪下。

卯时二刻,祭钟敲响。

主持宗祭的司礼按例是族中德高有声望、身子也健旺的族老,今年依然是萧昡的三叔父萧劻主持。

萧劻今年六十三,头发胡须依然黑漆乌亮,一声开吼声如洪钟:“启祠门!”

三十六名宗房子弟上前,将三十六扇黑漆祠门齐齐打开,又退身跪回茵席。

“入祠参拜!”

太夫人在前,萧昡和安平公主在后,其次是萧琮和沈清猗,从中门入祠堂,参拜祖宗,献牲礼。

其后是二十二位伯叔父,包括萧昡父亲的亲兄弟三人和堂兄弟十九人,各偕正室妻子从对应的门扇进入祠堂参拜,献牲礼。

之后是萧昡这一辈的兄弟。

萧昡的亲兄弟除了两个夭折的弟弟外,还有一位兄长两个弟弟,另有四服内的九十八位堂兄弟妹,分属各支房,偕妻子或夫郎从各门入,唱名参拜。

再之后是嫡支诸子媳入祠参拜。

最后是各分支的堂兄弟姊妹入祠参拜。

再往下的孙辈就不入祠堂了,只在广场上对着祠门参拜,三十六房的孙辈,乌泱泱的有四五百人之多。

在祠堂内参拜的也有六百多人,萧氏子孙旺盛,单萧琮这一辈的堂兄弟姊妹就有二百九十六人,其中偕妻、郎入祠的夫妻有一百多对。

祠内参拜祖宗须得唱名,司唱的是本支地位最高的长辈。

因萧琰的存在,嫡支唱名参拜时格外引人注目。

祠堂内很多人都在猜测这位突然冒出的嫡支嫡子很可能是家主的外室子,因被家主喜爱,所以记到嫡母名下——能让安平公主点头,那真是本事了!没准就是一直不点头,所以养这么大才上举。

当萧昡唱名到“嫡支嫡三子,玉字行辈十七,萧琰——”时,便被一道声音打断:“且慢!”

出声的是萧暻,萧昡的庶长兄、二支长房的郎主。

萧昡拿着宗谱的手纹丝不动,抬头看向萧暻,不紧不慢的声音道:“二哥有何事?”

萧暻是萧昡的长兄,但在日字辈中排行二。

他只比萧昡大一岁,今年四十六,身材容貌保持得极好,看起来如三十七八,一双凤目精光灼然,声音宏朗,“参拜祖宗,岂可覆面?难不成是无颜见祖宗?”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